六十、天上掉下来孙妹妹(第3/4页)

临行前,孙权携张昭、鲁肃等十多人乘坐飞云大船相送,又在船上举行宴会叙别。宴罢,张昭、鲁肃等出去,孙权单独与刘备密谈。

谈话中,刘备故意感叹道:“公瑾此人文武兼备,是天下少有的俊才,我看他志向远大,恐怕不是能久居人下之人啊!”后世有史学家看到这里忍不住发出了感慨,认为刘备此言有失厚道,到人家那里做客,目的也达到了,还不忘挑拨离间一把。

刘备不喜欢周瑜,因为周瑜是江东的鹰派,看着这个人在自己眼前晃悠刘备总感到不舒服。孙权虽然答应把南郡让出来,但作为南郡太守的周瑜能不能顺利执行这项决定,刘备感到担忧。

但是刘备有所不知的是,周瑜与孙权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是孙权目前最依赖的人,谁也无法挑拨他们的关系。江东的情况比较特殊,一部分人是孙坚的旧部,一部分人是孙策发现和提拔的,还有一部分是孙权自己看中和培养的,大家虽然比较团结,但难免也有心结,孙权主要倚重的是新崛起的一代,但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承前启后,周瑜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

不知道孙权听了刘备的话如何反应的,但这次谈话的效果似乎不佳,因为刘备回来后就对亲随说:“孙将军这个人长得上身长、下身短,这样的人不可能居于人下,我可不想再见到他了。”

刘备立即离开京口,并让手下人马不停蹄往回赶。庞统不久后也来到京口,待过一段时间,庞统后来投奔了刘备,刘备听说他了解一些江东的内部情况,曾问过他:“我到京口,听说周瑜曾劝孙权把我扣下,有没有这事?”庞统如实相告:“确有此事。”刘备深感后怕:“当时情况很严峻,因有求于孙权,不得不亲自前往,没想到差点儿落入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当时孔明竭力劝我别去,担心的也是这个。我主要考虑到孙权最大的威胁在北面,还希望引我为外援,所以才敢去。看来这是一次冒险行动,不是万全之策。”

诸葛亮的老同学庞统一直待在荆州,此时为何到了江东呢?

他是来公干的,早在刘表时期庞统就担任了南郡的功曹,南郡后来落入孙权手中,周瑜当了南郡太守,庞统仍然在任,周瑜成为他的顶头上司。孙权做出撤出南郡的决定后,周瑜果然不同意,马上秘密赶回了京口,向孙权阐述自己的主张:“曹操刚被打败,又担忧内部不稳,暂时无暇与我们交战。这正是一个好机会,不如让我与奋威将军孙瑜一起攻取益州,得手后再攻汉中张鲁,之后留下孙瑜将军守备蜀地和汉中,与凉州的马超结好,我回来与您一道攻取襄阳,届时我们多路出击,北方可定。”

周瑜的这个战略规划相当宏大,甚至超过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策。诸葛亮提出两路出击北方,一路汉中,一路荆州。周瑜的计划则包括了汉中、益州、襄阳、合肥等处,从西、中、东三路同时发起总攻击,是全面开花、全线作战的计划。如果这个计划最终得以实现,曹操一定傻眼。

周瑜的这个计划其实否决了让出南郡的决策,如果现在去取益州,得手的可能性也很大。孙权听了很高兴,批准了这项计划,让周瑜回江陵做好攻取益州的准备。

看来周瑜想这些事也不是一两天了,从当时的实力和士气来看,即使刘备不帮忙,以江东的力量去取益州,把握也是很大的。如此一来,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战略将化为泡影,益州的刘璋将提前灭亡,曹操的噩梦也将从此开启。

但时运不济,天妒英才,老天爷帮了刘备、刘璋和曹操一个大忙,周瑜死了。在由京口回江陵的路上,走到一个叫巴丘的地方,周瑜去世,年仅36岁,一般认为周瑜英年早逝与当初在江陵城外所中的那一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