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一场政治风波

曹操大赏群下,封侯的封侯,升官的升官。

有一个人其实功劳才是最大的,却不在名单中,这个人就是曹操自己。理论上曹操也是汉室的一名臣子,目前的职务是三公之一的司空,他曾经代理过一段时间车骑将军,但这一职务后来被免去了。袁绍死后大将军一职也空了出来,还有车骑将军,之前由献帝的老丈人董承担任,董承因谋反被杀,这个职务也空了出来。

文官方面,除曹操外,现任的三公还有司徒赵温,而太尉一职空缺,曹操曾有意让荀彧担任三公,指的可能就是太尉,但被荀彧坚决拒绝了。曹操还担任了冀州牧一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头衔,是初到洛阳迎驾时被授予的,叫录尚书事,算是个兼职。

朝廷的九卿里,赵岐、陈纪、张俭、桓典等人因为年事已高这些年先后去世,对于空出来的职位,暂时无人替补,献帝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目前比较活跃的是孔融等几个人。曹操这些年来重点加强了司空府的建设,使其机构逐渐庞大,内设部门不仅涵盖了经济、民政、司法、人事等,还设置了军师、军师祭酒、参司空军事、军谋掾等军职,以服务战争的需要。

虽然曹操没有再担任大将军或车骑将军,但他的司空府实际上行使了军政合一的职能,成为事实上的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先后不同时期里投奔曹操的主要文士,除荀彧等极少数人外,都在司空府任职或曾经在司空府任职。

但是一直以司空府来管理整个国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在曹操攻占邺县兼任冀州牧时,有人建议他恢复古代的九州制,原因是在古代九州里,冀州的面积最大,曹操现在担任冀州牧,那样一来势力范围更大,更容易为天下信服。

对这个建议曹操有点动心,占领冀州后,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处理与许县朝廷的关系,如果把大本营还放在许县,将会有许多不便,不管怎么样,刘协都是天下人公认的皇帝,自己作为三公之一理应履行做臣子的本分,比如按时上朝、有事上报、天子随召随到等,这又是曹操不可能做到的。

曹操内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跟许县的天子“分开过”了,但那样一来,必须找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和一个恰当的操作模式。而且,传统概念上的司空府也不掌兵,以司空府来统领天下的军政大权,时间长了也容易被人说三道四。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也认为恢复九州制是个好主意,可以破解当前的政治难题。九州作为古代中国的另一个称呼是虚指,它还有一个实指,指的是九个州,即九大行政区,与现行十三个州的行政规划有所不同。不过,如果仅仅为了增加冀州的影响力而恢复九州制,似乎有点过于兴师动众了,毕竟行政区划的调整历来都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各方面的技术困难和各派势力的利益冲突,更何况有些地区还不在曹操控制地区,能否推行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果然,这一概念提出后立即引来众多反对,身在许县的荀彧听说后也写信给曹操,表达了不同意见:“现在如果依古制,那么冀州的管辖范围将包括现在的河东郡、冯翊郡、扶风郡、西河以及幽州、并州的全部,这些地方本来人心就不稳,让他们归属冀州,将会使大家更加不自安。如果因此引起叛乱,那么天下大业就不好说了。”

荀彧建议曹操先平定黄河以北的地区,修复旧都洛阳,之后南下荆州,讨伐刘表、刘璋等不肯朝贡的军阀,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些想法,从而人人自安,等到天下大定之后,再来议古制。

荀彧的这番表态,说得很有道理,却让曹操吃了一惊。

其实,曹操坚持恢复九州制的真实原因倒不是增加冀州的地盘这么简单,其背后还有玄机,可惜荀彧没有看到。九州制是一个地理概念,或者说是一个规划中的行政概念,但它也是整个古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把它与整个古制联系起来看才能洞悉曹操的心理。恢复地理或行政区划上的九州制不是曹操想法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部分,借恢复九州制进而恢复已经废除的其他一些政治制度才是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