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慈者难带兵(第2/3页)

魏攸大概知道动起手来刘虞不是公孙瓒的对手,但为了给领导留面子没有直说,而是换了个说法。刘虞很信任魏攸,听他这么说也就算了。但魏攸不久就死了,公孙瓒还是一次次惹怒刘虞,刘虞再发火时没人劝了。

初平四年(193)冬天,刘虞调集十万人马攻打公孙瓒,单从实力对比看,双方可谓势均力敌。可是,刘虞也许被公孙瓒气糊涂了,准备工作明显不足,这时要收拾公孙瓒有两件事必须先做,一是派人知会朝廷,历诉公孙瓒的恶史,取得朝廷的支持,做到师出有名;二是联合袁绍共同行动,让公孙瓒首尾不能相顾。

如果有这两手公孙瓒就死定了,但搞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都不是刘虞的强项,老实人又特别容易被激怒,盛怒之下的刘虞没有多想,直接单干了。

有人看出了问题,劝他说:“公孙瓒虽然干了很多坏事,但还没有正式的罪名,明公不先晓示天下并让他改正就直接起兵,不是国家的幸事。另外,胜败也不好预料,不如先用武力给他施加压力,公孙瓒必然悔过谢罪,这样就不战而使人服了!”

这个人名叫程绪,本来也是好意,公孙瓒虽然很坏,但你得让老百姓都知道,以朝廷的名义给他定罪,这样就合法了,也就更容易获得支持。但刘虞听了很生气,任何阻止用兵的话在他看来都是公孙瓒的同党,盛怒之下刘虞以扰乱军心的罪名,下令把程绪砍头示众。

公孙瓒不会料到刘虞敢向他先动手,要命的是他就在刘虞的眼皮子底下,刘虞要收拾他是相当容易的。公孙瓒常驻蓟县一带,却不是蓟县城内,蓟县是幽州刺史部的治所,是刘虞的办公所在地,公孙瓒为了跟刘虞置气,故意在蓟县的东南面新筑了一座小城,平时就住在那里,现在麻烦了。

当时公孙瓒的人马都分散在各地,而对突然袭击,他再能打也逃不过这一劫了,关键时刻他在刘虞身边安排的卧底发挥了作用。这个卧底名叫公孙纪,因为跟公孙瓒同姓,二人以前来往就比较多,后来发展成公孙瓒的耳目,此时在刘虞身边担任参谋,刘虞发起攻击前公孙纪连夜跑出去,及时把情报送出,为公孙瓒防守反击赢得了时间。

刘虞向公孙瓒的小城发起进攻时,公孙瓒已经有了防备,他下令坚守不出。刘虞一向爱民如子,为减少百姓的死伤,总攻前特意发布命令:“只杀公孙瓒一个人,不要伤及无辜!”他还命令士卒注意战场纪律,不要毁坏百姓的房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刘太傅确实是个好人,一个有德之人,是幽州人民的好领导,但他不是一个好统帅。作为朝廷太傅和幽州牧的刘虞,理应爱民如子,行仁爱之心,但作为十几万大军的统帅,此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取胜,为十多万条生命负责。刘虞的人马还没有开打先开展了一番仁爱教育,打起仗来果然畏首畏尾,攻了半天也拿公孙瓒的小城没办法。

公孙瓒瞅准时机,晚上派精锐数百人出击,一边攻击一边顺风放火,刘虞军大乱,十多万大军居然一战而溃。刘虞只好携带家属和一部分士兵退到上谷郡的居庸县,即今北京市延庆县一带,公孙瓒追击,围城三日将城攻破,把刘虞和家人抓回到蓟县。

刘虞做了公孙瓒的阶下囚,如何处置刘虞让公孙瓒颇费心思,他知道刘虞在幽州百姓心中拥有崇高威望,所以没敢直接向他下手,甚至州政府的往来文件还让他批阅。

当时朝廷还在长安,李傕等人还执掌着大权,他们不知道怎么又想起了刘虞,派段训为使臣前来幽州刺史部,增封刘虞的食邑,并任命刘虞一个督六州事的新职务,所督的六个州是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兖州、凉州,简言之就是整个中国北部。刘虞拥有这个职务,理论上就将集这六个州的军政大权于一身,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