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计划(第3/6页)

绕过伊斯兰世界对欧洲的遏制的想法,既是经济方面的,也是意识形态上的。为了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各民族直接开展商贸,寻找黄金或许还有香料的来源——受到马里国王控制着大量黄金的印象的驱策——是一种莫大的诱惑。与祭司王约翰及其神秘的军队连成一片,从伊斯兰世界背后发起攻击,同样也很有吸引力。恩里克去世后,葡萄牙人的努力松懈了一段时间,直到15世纪70年代恩里克的侄孙若昂王子再度推动航海探险事业。1481年,若昂登基为王[9]之后,非洲计划得到了新的推动力。

若昂二世黑须、长脸,身材挺拔健壮,表情有些忧郁,加之“风度非常严肃和不怒而威,所有人都一下子看到他的人君之风”,[10]他“惯于号令天下,任何人都不能对他发号施令”。[11]他或许是现代早期最有意思的欧洲君主。对葡萄牙人来说,他在历史上留下的称号是“完美君王”。他的竞争对手伊莎贝拉(卡斯蒂利亚女王,后来成为统一的西班牙王国的女王)给了他最终极的嘉许。她简单地将他称为“那个男子汉”[12]。若昂二世专注于“建立伟大功勋的深切欲望”,[13]他着手去做的第一件伟大功业就是探索非洲。在登基后,他启动了长达五年的由国家出资的大规模探索活动,并希望达成两个目标:找到通往东印度的道路,以及找到传说中祭司王约翰的王国。他把这些任务托付给了在西非海岸竖立许多石柱的迪奥戈·康。

若昂二世,“完美君王”

然而,到15世纪80年代时,里斯本的码头区在流传其他的理论,称前往东印度或许还有另一条路。里斯本城是探索的前沿,是测试关于世界的各种观念的实验室。在欧洲各地,天文学家、科学家、地图师和商人都指望从葡萄牙获得关于非洲形状的最新信息。犹太数学家、热那亚商人和德意志地图师被吸引到葡萄牙熙熙攘攘的街巷,从塔霍河的入海口眺望无边无际的大洋,葡萄牙卡拉维尔帆船就从那里返回,运回黑奴、色彩鲜艳的鹦鹉、胡椒和手绘地图。若昂二世对航海的兴趣引发了一个科学委员会的问世,该委员会将利用所有这些知识资源。有一位知识分子是若泽·维齐尔尼奥,他是当时最伟大的犹太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亚伯拉罕·萨库托的弟子;还有德意志人马丁·倍海姆,此人后来发明了地球仪的原型。为了科学探索,这两人都乘坐葡萄牙船只,以便观测太阳。

1483年夏季,康在一点一点地沿着非洲海岸南下摸索的同时,热那亚冒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班牙人称他为克里斯托瓦尔·科隆)来到里斯本宫廷,提出了抵达东印度的一种新方案。若昂二世已经知道他的方案了。十年前,他收到了著名的佛罗伦萨数学家和宇宙学家保罗·托斯卡内利的一封信和一张地图。托斯卡内利提出,“从此地前往印度,即香料国度,有一条海路;这条海路的距离比通过几内亚要短”。[14]他的推断是,因为地球是圆球形的,所以无论往东还是往西航行,都有可能抵达东印度,而向西航行的距离更短。除了此时尚无人知晓的美洲的“无形”障碍之外,托斯卡内利还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他对地球的圆周长估算过低。然而,在该世纪最后几十年里,伊比利亚半岛的几个国家争夺世界的竞赛越演越烈,所以这封信和这张地图注定要成为重要的因素。哥伦布知道托斯卡内利的信的内容,或者拥有这封信的一个副本。现在他大胆地求见若昂二世,要求国王给他足够的资源,尝试一下。国王十分开明。他将极度自信的哥伦布的提议转交给他的学者与数学家委员会斟酌,并等待康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