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五章 孔子当官(第4/5页)

【与国家领导人的对话】

孔子担任中都宰一年,政绩斐然,于是鲁定公亲自召见。

“仲尼先生,想不到你这么有才能,告诉我,你治理中都有什么秘诀?”鲁定公原本还有些担心这个民办教师干不好,谁知道干得不错。

“以身作则,自己行得正,不用下令大家也会遵纪守法;自己首先不遵纪守法,你再怎么要求,也没有人信你的。”孔子回答,他认为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按《论语》。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嗯,有道理,那,用你的方法治理鲁国,你觉得怎么样?”鲁定公对孔子的回答表示肯定,接着问。

“那有什么问题?用来治理天下都没问题,何况鲁国?”

“那你说说,如果治理鲁国,你有什么办法?”鲁定公很有兴趣,继续问。

“如果以强权手段的行政权力、政策法令来管理一个国家,使其子民顺服,以压服的方式采用强硬的刑罚来约束,使之达到所谓的安分守己,只不过是让人隐藏了一颗不知羞耻的心,暂时不表现出违规违法的现象,表面上一派平和而已。而如果以德来感化人民,以礼引导人们,那么人人都会做到勇于知耻,自我约束。简单说吧,治理国家,要靠觉悟而不是靠刑罚。”孔子说。

按《论语》。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听起来很美,那具体怎样执行呢?”鲁定公觉得孔子说得很好,全国人民都非亲即故的,大家一团和气就把国家治理好当然最好。

“用诗书来教育感化大家,提升大家的情操;之后用礼来约束大家,让大家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最后,大家的觉悟提高了,层次提升了,于是这个时候就可以懂得乐,这个时候就是大成了。”孔子说。

按《论语》。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你这么说,礼很重要了?”

“当然,如果国君以礼来约束自己,那么百姓就会效仿,就容易治理了。”

按《论语》。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可是,我听说百姓更喜欢追逐利益。”鲁定公说,他觉得利比礼似乎更管用。

“不对,如果一切依照利害关系来行事,就会产生很多怨恨。”

按《论语》。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你把礼说得这么重要,那么我问你,君臣之间该怎么相处?”

“国君要按照礼的要求对待大臣,大臣要对国君忠诚。”

按《论语》。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那,那我怎么知道老百姓懂不懂得礼呢?”

“如果老百姓能够依照礼来行为,那就不用改变他们;如果不能,那就教会他们。”孔子说。

按《论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对于上面这句话,历来的断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来的解释都是“让老百姓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就行了,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按照这样的解释,孔子被扣上了愚民思想的帽子。

其实,愚民思想是老子的思想,不是孔子的。为什么这样说,以及为什么应该按照本书的断句,我们来做一个简单分析。

首先,如果按照历来的那种解释,反推回原文,应该是“民可使之,不可知之”,这才是纯正的春秋语言。相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本身就很别扭。其次,在孔子的思想中,找不到其他例证来佐证他的愚民思想。

再次,孔子原本是个民办教师,他做的事情就是“知之”,就是把知识把周礼教授给普通百姓。如果他是愚民思想,那就等于否定自己,就是扇自己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