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破解史前文明(第4/6页)

这就是地法天。

什么是天法道?

道就是天地运行的规律,而不是人生存的规律。

天地运行在于循环往复,自生自灭。无为无欲,最终天长地久。

这就是天法道。

什么是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宇宙中最根本的规律,道只是自然在天地之间的映射,大规律下的小规律而已。所以,道还必须要遵循宇宙的规律。宇宙的规律同样循环往复,此外还有始有终又无始无终,无中生有有然后无,还有很多人类无法理解无法了解的规律。

这就是道法自然。

实际上,以上的说法也可以说成是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在讲述了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之后,整部《道德经》所提倡的实际上是人不要法天地,而去法道。看上去,这把人提升了一个或者两个层次,是好事。可是,事情并不能这么看。

如果人法道是正确的,那为什么不干脆人法自然呢?把人提升到道的水准不是更好?但是老子明白,人是不可能法自然的。自然太大,人类既不能了解自然也不能理解自然,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法自然。

天地是没有欲望的,可是人是有欲望的,是趋利避害的。

看上去老子的思想把人的层次提高了一个档次,但是,人和天地是不一样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是有欲望的,是趋利避害的。要求人像天地一样无为无欲,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即便这样可以“天长地久”,但是,这不是人类所追求的。

《道德经》的伟大在于讲述了自然、道和天地,或者说讲述了宇宙和地球。但是,恰恰在对于人的讲述上是缺乏说服力的。所以,道家讲了几千年的无为而治,结果从来没有人愿意去尝试,因为那不符合人性。

《说苑》里有一个邓析的故事,说是邓析游学到了卫国,看见五个卫国农民用瓦罐从井里打水,然后用来浇灌韭菜地,一天下来只能浇一块地。邓析就教他们说做一个杠杆在井口,后重前轻,这样取水就轻松而高效多了,一天能够浇灌上百块地。

“不好,我们老师教导我们说:‘机械有它的好处,必定也有它的坏处。’我们不是不会造机械,我们只是不愿意制造而已。您请走吧,我们还是一心一意背水,不想改变。”让邓析没想到的是,农夫们竟然拒绝了他的合理建议。

“为什么呢?”邓析一路上都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农夫们不肯改变呢?

一直到回到郑国,邓析还没有想通,整天皱着眉头冥思苦想。

“老师,您怎么了?”学生们觉得很奇怪,从来没见老师这么痛苦过。

邓析把农夫的故事告诉了大家。

“一定是他们冒犯了老师,我们去卫国打丫的,给老师出气。”学生们纷纷表示。

就在这个时候,邓析眼前一亮,他突然想通了。

“算了,我想通了,他们就是传说的圣人了,可以请他们出来治理国家的。”邓析说。

邓析为什么这样说?五个农民怎么就成了圣人?学生们都很奇怪地看着他。

“想想看,按照现在的办法,他们的时间安排得很充实,每天都有活干,最终也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可是,如果用了机械,他们早早把活干完,剩下的时间干什么?人闲着就会产生欲望,产生欲望就会去想办法获得,于是就会坑蒙拐骗进行争夺。如果他们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而安心地闲下来,他们就会习惯于闲暇,到了农忙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适应,就会耽误农时。所以,无论怎样,改变都是没有好处的。想想看,当初周朝建立的时候,土地的产出仅仅够大家吃饱的,衣服仅仅够大家穿的,人们早出晚归也不过刚刚好把事情做完,那时候天下多么太平。后来,人口多了,土地多了,产出多了,财富有多余了,时间有闲暇了,可是争夺就开始了,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内部的争夺不断,人们哪有一天安生日子过?”邓析给大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