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知音(第4/5页)

成语“得心应手”,就是这里来的。(见《吕氏春秋》)

不过,还有一段故事比师文的故事又要传奇得多。

楚昭王元年(前515年),楚国左尹伯郤宛被费无极所害。(见第五部第182章)

伯家被灭门,只有个别人逃脱,除了伯嚭逃往吴国之外,伯家还有一个人逃去了晋国,此人名叫伯牙。

后世有人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

伯牙自幼喜好音乐,拜楚国著名琴师成连为师。学琴三年,伯牙琴艺大长。可是,他依然感到苦恼,因为对音乐的领悟还没有进入境界。老师成连自己也没有进入境界,因此也无法帮助他。

“孩子,我已经倾囊相授了。以你的资质,我已经没有办法教你了。还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琴艺出神入化。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这一天,成连总算想到了一个办法。

“好啊好啊。”伯牙非常高兴,尽管他从没听老师说过这个师爷。

师徒二人于是从楚国来到了齐国,一路向东到了蓬莱。

“孩子,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接老师过来。”成连雇了一条小渔船,出海而去了。

成连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伯牙的情绪从焦急、伤心、失望到冷静。面朝大海,突然有一种赫然开朗的感觉。伯牙不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以琴声来追思老师。于是心手合一,声由心出,顿然感悟到音乐的真谛。在这里,伯牙创作了《水仙操》这首琴曲。

那么,成连究竟去了哪里?或者喂了东海鲨鱼?

原来,方子春只是成连编出来的一个人物,根本不存在。成连之所以要这样做,是要让伯牙独自去感受大海波涛雄壮之声,高山群鸟悲鸣之音,去激发自己的灵感。所以,他登船而去,绕了一个圈子上岸,然后回到楚国等待伯牙回来。

成连成功了,意思就是,伯牙成功了。

从楚国逃到了晋国,伯牙成了晋国的大夫。想想看,当年祖上因为逃难从晋国去了楚国,如今自己竟然又因为同样的原因从楚国逃到了晋国。

“世事难料啊。”伯牙慨叹,对世事有了更多的体会,对音乐也有了更多的体会。

可是,在晋国,自从师旷去世之后,再也没有好的乐师了。

伯牙的琴法带着明显的楚国风格,深邃悠远,寓意山水。可惜的是,晋国人完全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尽管在晋国也过得富足,伯牙却很郁闷,因为没有人能懂得他的琴声。

到晋国的第二年,伯牙得到楚昭王为伯家平反的消息,于是决定回一趟楚国,祭扫遇难的家人。

就这样,逃离楚国一年之后,伯牙又回到了楚国。

伯牙由汉江乘船东下,来到汉阳江口遇上风浪,于是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到了晚上,渐渐风平浪静,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一曲弹罢,长出一口气,猛一抬头,看见面前多了一个人。

“哎哟。”伯牙吃了一惊,只见这个人身材高大,手持一把锄头,正对着自己笑。

强盗?伯牙心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弹个琴还把强盗给招来了。

“哇噻,兄弟弹得真好啊。”这人开口了,竟然赞扬伯牙的琴技。

这个时候,伯牙再仔细看这个人,只见这人头上戴着笠,卷着裤腿,腿上都是泥,就是一个农民啊。再加上这人说话的口气,绝对不是强盗。

尽管这人不是强盗,伯牙还是很不高兴,自己的琴声如此高雅,竟然招来一个老农民,这跟唱歌把狼招来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