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〇章 延陵季子(第3/6页)

歌声唱罢,季札摇了摇头:“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啥意思?很动听,但是都是男欢女爱,连执政者也是这样,这一定是郑风,这个国家会很快灭亡的。

随后,《齐风》上来。共十一首,描述齐国的风土人情。

“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听完之后,季札立即说了出来,因为他有一种大海的感觉,而吴国同样是一个海洋国家。这句话什么意思?好听啊,声音宏大,这是大国的音乐啊!我有一种大海的感觉,所以这大概是姜太公的齐国吧?这个国家前途不可限量。

之后是《豳风》,《豳风》一共七首。

《豳风》唱完之后,季札赞叹:“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啥意思?真美啊,浩荡博大呵!欢乐而不过度,大概是周公东征的音乐吧!

之后是《秦风》,一共十首。

歌中唱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季札仔细听完,说道:“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啥意思?这就叫做西方的夏声。夏就是大,大到极点了,恐怕是周朝的旧乐吧!

叔孙豹想想,秦国就是周朝的旧地啊,季札说得对啊。

接下来是《魏风》,共有七首。

歌中唱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季札听完,说道:“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啥意思?正好啊!抑扬顿挫,洪亮而又婉转,艰难而又流畅,再用德行加以辅助,就是贤明的君主了。

接下来是《唐风》,一共十二首。

一曲唱罢,季札感慨:“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什么意思?思虑很深啊!应该是陶唐氏的遗民吧?否则,为什么那么忧深思远呢?不是美德者的后代,谁能像这样?

接下来是《陈风》,共十首。

一曲唱罢,季札叹息道:“国无主,其能久乎?”啥意思?国家没人管,迟早要完蛋。

之后是《桧风》和《曹风》,季札再也没有评价。

“算了,过了,直接《小雅》吧。”叔孙豹见季札没兴趣,自己也觉得没什么兴趣,直接叫住了。

下面开始《小雅》,《小雅》又分七个部分,共七十四首。

歌中唱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听了《小雅》,季札又来了精神,赞叹:“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啥意思?美啊!忧愁而没有背叛的心,怨恨却不表现在语言中,恐怕是周朝德行衰微的乐章吧!还有先王的遗民啊。

《小雅》结束,自然就是《大雅》。《大雅》分三个部分,共三十一篇。

《大雅》让季札听得肃然起敬,叹道:“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什么意思?广博啊,和美呵!抑扬顿挫而本体刚健劲直,大概是文王的德行吧!

歌曲的最后部分是《颂》,共分五个部分,四十首。

《颂》是《诗经》中的最后一部分,气势恢宏,大义凛然。

“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季札听完,给出了最高的评价:哇噻,至高无上了。正直而不倨傲,婉柔而不屈挠,亲近而不相逼,疏远而不离心,活泼而不邪乱,反复而不厌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过度,常用而不匮乏,宽广而不显露,施舍而不浪费,收取而不贪婪,静止而不停滞,行进而不流荡。五声和谐,八风协调。节奏有一定的规律,乐器都按次序,这都是盛德之人所共同具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