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一章 反战精英(第4/5页)

说真话的坏处是什么?

展禽是个很勤奋的人,非常有学问。按理说,这么有学问,而且家庭出身也不错,混个一官半职的应该没问题。可是就因为从来不说假话,不会拍马屁也不会送礼,眼看着成人了、娶媳妇了,可是还在家里待业。好在,家里有几亩薄田,还过得去。

“孩子,你就委屈委屈自己,也试着说几句假话吧。”老娘急啊,这孩子这么憨厚,今后可怎么办?

“娘,我学不会。”展禽说。他老实,所以他实话实说,而不是说“我一定要学会”。

娘没办法了,从小到大展禽没学会说假话,这辈子估计是看不到他说假话的日子了。

展禽还算好,虽然升官发财没什么希望,可是衣食无忧。

展雄就不一样了。

说起来,展雄聪明机警、能言善辩、高大英俊,对于说假话也不是那么抗拒,这样的小伙子应该是很有前途的。可是,在鲁国这样的国家,他是没有前途的。

作为公族,展雄受到的教育是不错的。公族是享受义务教育的,那时候叫做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其中,礼就是礼节和礼仪,相当于今天的德育;乐就是音乐,当然不是今天的音乐这么简单,那时候的音乐有更多内涵;射就是射箭的技术,相当于现在的体育课;御就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相当于考驾驶证;书就是读书认字,语文课;数就是算数,现在的数学课。

当公族多好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事实上,展雄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问题是,就算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了,你属于那种很疏远的公族了,你还是没戏。

展雄就是这样,尽管他文武双全并且在鲁国都找不到对手,他还是没有办法弄到一官半职。

按着宗法,父亲的产业全部归嫡长子,其余的兄弟只能净身出门。而实际的情况是,嫡长子会把自己的一部分土地给兄弟们去种,到时候收租。也就是说,兄弟们实际上成了嫡长子的佃农。

展禽二十六岁那年,展雄二十岁了。这一年,展雄该成亲了,也该自立门户了。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不能赖在哥哥家里。

“兄弟,该成亲了。等秋收之后,就给你娶个媳妇吧。成亲之后,该搬出去了。家里的那些地,你拿走一半吧,也不用给我租子了,咱们兄弟平分吧。”展禽把展雄给叫来,要分一半家产给他。

展禽是个好人,他认为弟弟是个人才,迟早出人头地的,不能亏待了他。

“哥哥,你的好意兄弟心领了。可是,家里这点地本来就不多,我再分走一半,你的日子就更紧了。地,我不要;老婆,我也不娶了。”展雄见哥哥对他好,不想连累哥哥。

“兄弟,地虽然不多,也够我们吃了,还是听哥哥的。”

“哥哥,你不要劝我。从小到大,家里没人喜欢我,都说我是灾星,我要是再分了哥哥的财产,还不被骂死?”展雄说。话虽然不好听,可是都是实话。

“兄弟,生死由命啊,爹死怎么能赖到你身上呢?你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哥哥能做主。”展禽也知道弟弟这么多年受了不少委屈,更想要帮他。

“哥哥,不瞒你说,这家里,我是不想待下去了。鲁国,我也不想待下去了,我已经准备好了去齐国,看看有没有机会。”

“去齐国?”展禽吃了一惊,没想到弟弟想要出国,可是转念想想,既然在鲁国也没有什么机会,去齐国倒未尝不是好想法,凭弟弟的本事,说不定还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那,什么时候去?”

“秋收之后。”

“那好,我送你。”

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

展禽精心为弟弟准备好了盘缠和衣物,驾上自己家里那辆车,亲自送弟弟北上齐国。鲁国人有很多北上齐国寻求发展的,就叫做“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