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吴国人的原生态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是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但是,这不是他的发明,谁的发明?吴国人。

吴国人尽管不够文明,但是他们很聪明。他们知道自己不是楚国人的对手,但是,他们知道该怎样对付楚国人。

再回想国共内战时期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各个击破,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来自先轸,我们现在可以知道,毛泽东的战略战术都来源于《春秋》。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古人爱读《春秋》。

【战败楚国】

吴国人与鲁国人的交往比较频繁,一来吴王寿梦对鲁国的印象非常好,二来两国之间的距离比较近,三来,鲁国不是强国,吴国在与他们交往中心理上不会有负担。

吴王寿梦十六年(前570年),也就是晋悼公三年,晋国又开始强大起来,在中原与楚国争夺霸主。楚国令尹子重决定对吴国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以便让吴国停止侵扰,从而让楚国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晋国人。

春天,楚国人出兵了,子重亲自挂帅,还专门挑选了擅长山地作战的精兵。此前,吴楚双方并没有实质性的交手,而这一次,子重是下了决心要给吴国人一点颜色看看。

楚国大军进入吴国境内,第一目标为鸠兹(今安徽芜湖市东南)。楚国人的实力没得说,一举拿下鸠兹。随后,楚军进逼衡山(今安徽当涂县横山)。

吴军主力并没有出现,只有小股部队在楚军侧翼骚扰。吴军都是轻装,再加上周围地形不是山就是湖泊,吴国人来去如风。这么说吧,就是抗楚游击队。而楚国人行动迟滞,感到应付起来非常费力。

“令尹,此地地形复杂,我们大军行动不便,再加上雨季就要到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如让我率领小股精兵插入吴国腹地,扫平道路。”子重手下悍将邓廖提了这么个建议。

于是,子重给了邓廖一百乘战车、三千步卒,让他率先出发。子重率领大军就驻扎在衡山之外,等待消息。

三天之后,消息来了。不是一个消息,是一群消息,因为残兵败将逃回来一群。原来,楚军在山水之间盘旋前进,道路十分艰难,不是高低不平就是泥泞不堪,不说走路,就是推车都把大家搞得筋疲力尽。等到大家累得半死的时候,吴国人杀到了。本来吴国人就是以逸待劳,再加上其凶狠程度远远超过楚国人,这仗还怎么打?邓廖被活捉,楚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不到三十乘战车和三百名步兵逃回。

子重现在傻眼了,邓廖算得上自己手下第一战将了,又勇猛又有智谋,如今邓廖被俘,军心震动。而眼前非山即水,又开始下雨,自己车多人多也没有用。进攻没有把握,留守则缺乏意义。

“撤!”子重下令撤军了。

回到楚国,子重不敢说这次出兵损兵折将。

“我们一举拿下了吴国的鸠兹,打得蛮子们抱头鼠窜,心惊胆战,再也不敢来犯了。”回到朝廷,子重这样自我表扬。

为了显示这一次的胜利货真价实,子重设庆功宴,宴请高级将领。

按照子重的计划,庆功宴将一连进行十天。可是实际上只进行了三天,因为第三天的时候东面传来消息:吴国人攻打楚国,夺取了驾。驾是哪里?今天安徽无为县境内。

子重虽然脸皮够厚,可是到这个时候也挂不住了。

“算了,庆功宴结束了,该回哪儿回哪儿吧。”子重撤销了庆功宴。

第二天开始,整个楚国都在流传子重的故事:大将被捉,重要城市被占,还要开庆功宴。

“你这人真子重。”楚国人骂人不要脸的时候,都这么说。

子重受不了了,终于在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突发心肌梗塞而死。

【爽约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