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小孩很生猛(第4/4页)

晋军火速出动,赶往宋国。子重得知晋军果断出兵之后,自己主动撤军了。

“晋国人不忽悠人了。”天下诸侯惊呼。

晋悼公三年,祁奚告老退休。

“祁老,您退了,谁接任呢?”悼公有点舍不得。

“解狐最合适。”祁奚说。

“解狐?你们不是仇人吗?”悼公有点吃惊。

“您问的是谁适合接任我,没问我谁是我的仇人。”祁奚说。

悼公很感动,祁奚这是什么精神啊?

第二天,悼公派人去召解狐来接任祁奚的中军尉,谁知解狐没这个命,竟然在前一晚心肌梗塞身亡。

于是,悼公又请祁奚来。

“老爷子,解狐突然病故了,您再给推荐一个吧。”

“那,祁午可以。”

“祁午?那不是您儿子吗?”

“你问的是谁接任合适,没问我谁是我儿子。”

“那,羊舌职也病危了,谁接替他比较好?”

“他儿子羊舌赤最合适。”

后来,祁午和羊舌赤都干得很出色。

这段故事就是祁奚“一举不避仇,二举不避亲”的故事,千古以来传为美谈,也是“举贤不避亲”这句话的来历。

悼公很敬佩祁奚,不过其实他更应该敬佩自己,首先他重用了祁奚这个人才,其次他创造了一种民主公正的气氛,祁奚才有可能以如此无私的立场推荐人才。试想,如果国君就是个昏君,这个国家恐怕就不是“举贤不避亲”,而是任人唯亲了。

对此,《左传》里的“君子”给了祁奚极高的评价,并且引用了《商书》和《诗经》里的句子。《商书》写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意思是“既不结党又不营私,这才是堂堂正正的王道”。《诗经》写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意思是“只有自己有才能,被举荐者才像他一样”。

所以,一个君主的伟大人格,是可以带动臣子们的人格也变得高尚的。而如果一个国家到处都是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尸位素餐,恐怕君主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能力和品德。

【一代雄主】

晋悼公在晋国的历史上又是一代雄主,有人认为他比晋文公还要厉害。的确,从他的表现来看,我们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完美。

晋悼公自从十四岁登基之后,迅速稳定了国内形势,压制了多年来不断的内部权力斗争。由于晋悼公的英明睿智和慧眼识才,晋国在悼公时代涌现出大量能臣,大臣们安分守业,各展所长而且懂得谦让。至于有哪些能人贤人,以及有哪些让贤荐贤的例子,随后慢慢道来。

内部的和谐和发展,使得悼公有资本也有信心对外强硬。在整个春秋历史上,大概没有任何一个君主能够像悼公那样对外强硬。也正因为有了强横的实力,晋悼公对于盟友可以体现出大度,表现得有礼。

尽管此前的三次晋楚大战中晋国二比一领先,但是两国之间从来没有真正让对方服气过。而晋悼公时期,晋国尽管没有再次取得城濮大战那样的胜利,却让楚国口服心服。

很奇怪晋悼公这样的君主竟然没有能够入围春秋五霸,而事实上,他很可能是整个春秋最应该被称为霸主的人。因此,在这里,我们将晋悼公命名为春秋第四霸。

如果以国君的个人能力来说,大概整个春秋也只有楚庄王能够和晋悼公相提并论了。

为什么在晋悼公刚刚出来的时候就给他下结论?因为他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给人们去回味。换言之,他震慑你,他让你还没有跟他交手就已经心悦诚服。

晋国和谐了,但是世界依然很混乱。在简单介绍了晋悼公的光辉事迹之后,我们把眼光投向全世界,看看世界人民是怎样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