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发财捷径一:出卖国家(第4/5页)

屈完问:“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追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你们进入了我们的国土,为啥?”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授权我们先君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家主公特来征收贡物;还有,当年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家主公特来查问这件事。”屈完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出自这里。

为什么楚成王和齐桓公都自称寡人呢?寡人是什么意思?寡妇?错;寡妇的老公?大错;光棍?还是错。

顺便介绍一下,秦朝之前,国君都是很谦虚的,因此自称寡人和孤。寡人的意思就是缺德之人,说我这人很差劲,希望大家监督批评;孤的意思是很无助,说我这人没什么朋友,恳请大家帮帮忙。楚国还有一个专用的君主自称叫做“不谷”,意思是不善良,也有说是没能力,总之是说我这人不配当君主,希望大家海涵。所以说,秦以前的君主通常很谦虚,也很容易沟通,因为他们的自我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到了秦,秦始皇开始自称朕,这个“朕”字原本就是我的意思,被秦始皇独占之后,老百姓就不能用了。为什么用这个“朕”字?一来念起来有力,二来与“镇”和“震”同音,牛啊。所以,秦朝以后,君主的定位就出了问题,君主就不再是缺德无助没能力了,而是伟大光荣正确、无所不能无所不会、救万民于水火、没有他全中国人民就不会过日子的万岁万万岁了。

周昭王的事情,交代一下。当初楚国在南面疯狂扩张,周昭王实在看不过去,因此亲自出兵讨伐,结果船漏了,死在汉江里。管仲把这笔账就记在了楚国身上,说起来,昭王是穆王的父亲,管仲是穆王的子孙,管仲也是顺便替祖先讨个公道。不过人家屈完回答得也不差:那不赖我们,他自己掉下去的。

基本上,第一次会谈就是这样的,大家站着,连座谈也算不上。

这算什么?算是两个文明人吵了一架。

屈完的任务完成了,他的任务就是来告诉联合国:我们早就有准备了。

屈完走了,管仲下令大军继续前进,进入楚国国境,直抵陉山,在汉水北岸扎下大营。

汉水南岸,楚成王亲率楚国大军,也扎下大营。除了楚国本国的四百乘战车,又从南联盟国家紧急征调两百乘战车,共计六百乘战车,扼守南岸。与此同时,斗廉兄弟正率领四百乘战车火速赶来增援,很快,南联盟就将在战车数量上处于优势。

南北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齐桓公和管仲,楚成王和子文,同一个时期最出色的两对搭档。

齐桓公是准备南渡的,他坚信齐国率领的联合国军所向无敌。南面,楚成王有同样的想法,他认为八百乘战车的楚军不会有对手,对面的齐军虽然生猛,但是算上卫国的战车,齐军只有四百乘战车,其余五个诸侯国的战力不敢恭维,只有郑国军队和鲁国军队还算马马虎虎过得去。

就在两国君主准备开战的同时,两国总理却不这么想。

对于管仲来说,偷袭失败实际上就意味着战争结束,现在要做的是如何体面收场。对于从来没有交过手的齐军和楚军来说,谁胜谁负难以预料。楚国地大人多,地形复杂,即使联合国军取胜,也无法消灭楚军;相反,如果战败了,齐国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联合国就会立即崩溃。权衡利弊,管仲决定不冒这个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