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南征,目标楚国(第3/5页)

是追击赤翟还是先帮助邢国复国?

“不必追击,赤翟不是我们的大患,放过他们。”管仲建议,赤翟虽然实力超过卫国和邢国,但是并不能对齐国构成威胁。

这个时候的管仲,已经把眼光放在了南面。

齐桓公于是在邢国停留,因为邢国国都已经成为一片废墟,齐桓公下令三国军队就地驻扎,然后从齐国调运材料和食品,派遣工匠人手,帮助邢国在夷仪建造新都城。

半年之后,邢国新都城建成,邢国全国上下对齐桓公感恩戴德,编了许多民歌歌颂齐桓公。

邢国问题解决之后,齐桓公索性命令三国军队及工匠南下卫国,又从齐国运送材料,在楚丘为卫国建造新都城,半年之后完工。

现在,来盘点一下齐国最近几年的成绩。

救燕国,灭掉山戎的令支和孤竹;帮助鲁国平定内乱;帮助邢国和卫国建造都城,恢复国家。

齐国四周的国家都成了齐国的铁杆兄弟,而其他的中原国家也都纷纷前来归附。

现在,万事俱备,只等机会。

什么机会?伐楚。

【出师有名】

第二年,也就是齐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齐国终于决定伐楚。

二十九年,管仲二十九年里一直在谋划着这一天。

说起来,齐国也是被逼的。

楚国自从楚成王登基之后,十五年没有侵略过中原国家。这十五年,楚国跟齐国一样在发展经济。

可是,当齐桓公名声大噪、威风八面的时候,楚成王坐不住了。

“喂,看看人家齐国,人家都当盟主了,诸侯们都听他的。可是咱们南蛮子的帽子还没摘掉,还是流氓国家啊。不行啊,怎么说咱们也要跻身中原,咱们也要当盟主。”楚成王发话了。

“这个,这个,”总理子文有些尴尬,在总理这个位置上,他显然不如管仲那么优秀,但是如今楚成王提到了这个问题,也不能回避,“大王,齐国人家励精图治三十年了,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咱们还是别惹他们。”

“不行,咱的实力也不比齐国差,凭什么不如他们风光?”

“那,那这样吧,郑国就是咱们的邻国,又是中原的中心地带,咱们如果拿下郑国,不是就等于拿下一个桥头堡了?”子文出了这么个主意。

按着子文的想法,郑国离楚国近离齐国远,而且跟齐国的关系一般,齐国未必会来救郑国,这样不是就能避开跟齐国正面冲突了?

打心眼里,子文有些惧怕齐国。

“也好。”成王想想,贸然去跟齐国拼命还真没有把握,不如先拿郑国开刀。

就这么着,楚国出兵车四百乘,由国防部长斗廉及其弟弟斗章率领,讨伐郑国。一仗下来,活捉郑国大将聃伯。

郑国急忙派人前往齐国求救。

“怎么办?”齐桓公问管仲。

“怎么办?办了楚国。”管仲咬着牙说。

第一次南北战争就要打响了。

一场战争,就是一个系统工程。

管仲知道,楚国不是山戎,楚国远远比山戎要难对付。要攻打楚国,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以联合国的名义,出动联合国军队;第二,要攻其不备。

实际上,在郑国求救之前,曾经有江国和黄国来请求齐国伐楚。

江国和黄国都是淮上的小国,两个国家都是赢姓国家。过去,两个国家都在楚国的胁迫下加入了南联盟,但是,楚国对他们实在太苛刻了,他们很想投入到联合国的怀抱中来。

“我们愿意加入联盟,听从盟主的指挥。我们希望盟主能够讨伐楚国,解散南联盟。”江国和黄国的使者表达了这个意思。

齐桓公很高兴,有了江国和黄国这两个桥头堡,是不是可以讨伐楚国了?

“不行,我们没有讨伐楚国的借口,而且,这样大张旗鼓讨伐楚国,没有必胜的把握。”管仲反对,不仅反对打楚国,甚至反对接纳黄国和江国加入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