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扫荡戎狄(第3/5页)

齐国大军来到的时候,战场上正在收拾尸首,看过去,死的都是山戎人,一半无终,一半令支。还好,打了一仗,齐军没什么伤亡。

“虎儿斑,你就带路就行了,别再打了。”管仲挺人性,再派他们打前锋,怕一个也回不去了。

虎儿斑挺感激,一路带领齐军,向令支国首都进发。

这一天,来到了伏龙山,过了伏龙山,就是令支国都。伏龙山上,令支国大军驻守,狭窄的山口,都用大石头堵住,无法通行。靠近一些,山上就有石头滚下。

大军就地扎寨,这个时候,发现了问题。什么问题?令支军阻断了各处水源,方圆十里之内,无处取水。

没有水,怎么办?打井。问题是,在哪里打井?

“找蚂蚁窝,有蚂蚁窝的地方就有水。”隰朋建议。

于是,找蚂蚁,找了半天,找不到。

“夏天热,蚂蚁在北坡;冬天冷,蚂蚁在南坡,如今是冬天,一定在南坡。”隰朋又说。

于是,在南坡找,果然找到。就在蚂蚁窝的地方挖坑,遇上隰朋,这窝蚂蚁倒了霉,可是真的就挖到了水。

有了水,齐军军心稳定。

“主公,我知道芝麻岭一带有一条小路,可以直通令支国都,不妨派一支部队偷袭敌后。”虎儿斑献计。

于是,管仲分五千兵给宾须无,由虎儿斑带路,步行偷过芝麻岭,约好六日之后,直取令支国都。

第五天傍晚,管仲命令拿出携带的布袋,全部装满土,放上战车。

次日天亮,齐国大军全体待命。到中午,管仲见山头上令支军乱窜,知道一定是宾须无开始攻打令支首都,令支军队要回救了。

“出发。”管仲下令,齐军战车出动,来到山口,卸下布袋。一万个布袋,一顿饭的工夫,竟然将山口堆出一条路来。而山上的令支军早已经全军撤退,根本无心防范齐国大军。

大军过了伏龙山,直奔令支国都,恰好遇上令支军与宾须无的部队混战,齐国大军自然不会客气,一拥而上,令支军呼爹喊娘,被砍得七零八落,密卢和速买只带了几个亲兵逃走,投奔另一个山戎国孤竹国去了。

齐国大军占领令支国都,随后燕国军队也到。

齐桓公自然不会歇着,在令支国后宫好好潇洒了一回。

休整三天,管仲决定讨伐孤竹国。

说起孤竹国,还是一个很有名的国家。“不食周粟”的故事里讲到两个宁可饿死在首阳山,也不肯吃周朝粮食的兄弟,就是孤竹国的公子,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后来孔子说他们两人是“求仁得仁”,可是周朝王室早就想灭掉孤竹。

如今,机会来了,作为周武王的后代,管仲决定要完成祖宗的遗愿。

孤竹国在哪里?今天河北唐山和辽宁锦州一带。

【进军东北】

从令支到孤竹,也就是从内蒙古到东北,道路十分艰难。齐军遇山开路,逢水搭桥,艰难进发。经过数日跋涉,齐军直逼孤竹国都无棣。

孤竹国派出黄花元帅迎战,哪里是齐军对手,大败回城。

大敌当前,怎么办?投降还是逃跑?孤竹国展开讨论。最后的结论是:一部分投降,一部分逃跑。

谁投降?投降的任务交给了黄花元帅。

当天晚上,孤竹国国君达里呵带队,全城军民弃城而逃,全部逃进周围山中。

第二天一早,黄花元帅请密卢和速买吃早茶。

“怎么这里这么静?人都走了?”密卢还问呢。

“没错,你们把齐军引来了,我们不跑怎么办?”黄花元帅回答。

“那元帅怎么还不跑?”密卢问。

“我不能跑,我要投降。”

“你投降?那我们怎么办?逃跑?还是投降?”密卢没主意了。

“这你就不用操心了。”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