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做人的难题(第3/5页)

“我看,论资排辈也该排到公子冯了,把他请回来吧。”华督建议,实际上,早年他和公子冯的关系就很好。

一致通过。

于是,宋国派出特使前往郑国,向郑庄公投递国书,要求请回公子冯担任宋国国家元首。

“好啊好啊。”郑庄公非常高兴,公子冯在郑国待了十年了,怎么说大家都有感情了,他能回去做宋国国君,今后两国关系没得说了。

公子冯屁颠屁颠回宋国了,回国之前痛哭流涕向郑庄公表示感谢:“主公啊,十年了,您不仅收留了我,还给我好吃好喝,给我一座小城。为了我,您不惜与宋国翻脸成仇,连年打仗。您不是我亲爹,但是比我亲爹还要亲啊。爹!还有公子忽、公子突等大哥们,他们对我比对自己亲兄弟还要亲。郑国的恩情,我没齿不忘,铭刻在心。爹啊,只要您愿意,随时欢迎您去宋国,我动员全国人民夹道欢迎,给您献花环。”

郑庄公笑了,他不是感动,他只是觉得好笑。

他知道,公子冯这个人,就是个白眼狼。

回到宋国,公子冯登基,就是宋庄公。从那以后,郑国和宋国成了盟友。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打了十年的仗,这下成了盟友了。

宋殇公为了除掉公子冯费尽心机,辛辛苦苦大搞军备竞赛,谁知最后的结果是自己被除掉了,公子冯回来了。你说,若是宋殇公当初放过公子冯一马,就不会连年征战,也就不会被华督杀掉。

所以,做人要厚道。机关算尽,往往都是把自己算进去了。

【做人不能太厚道】

上面说到做人太不厚道不行,可是,太厚道了也不行。

所以,做人真的很难。

郑庄公临死之前说到要提防宋国和鲁国发生的事情,宋国的事情说过了,鲁国发生了什么事?

鲁国发生的事情,比宋国的事情还要早两年。

故事的主角依然是国防部长、总理和国君。

鲁国的国防部长是公子翚,又叫羽父。鲁国几次打仗都是他率军出征的,打了不少胜仗,抢了不少地盘、财宝和女人回来。因为功劳大了,事业心也就更强了。最近,他觉得自己怎么说也该弄个总理当当。

可是,就这么直愣愣去跟国君鲁隐公要呢,好像是跑官要官的样子,似乎不太好,怎么办?公子翚想起一个办法来。说到这个办法,还要先交代一段历史。

当初鲁隐公的爹是鲁惠公,惠公的夫人是孟子(不是我们平时称为孔孟的孟子),可是孟子早死,没有生子。于是声子成为夫人,就生了息姑,也就是隐公。

在宋国,宋武公生了个女儿仲子,生下来手上就有四个大字:为鲁夫人。

《左传》所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件事,打开《左传》第一卷,第一段这样写道: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鲁国)。

上天做媒,谁敢不遵从?于是,鲁宋两国成为亲家。

十五年后,宋武公把女儿送过来,嫁给了息摄。谁知道鲁惠公先过了一手,发现这个儿媳妇实在是太漂亮了。怎么办?鲁惠公就学习卫宣公好榜样,把儿媳妇“充公”到了自己的床上。

惠公十分喜爱这个小老婆,将她立为夫人,没多久生个孩子名叫姬允。鲁惠公喜欢这个孩子,把他立为世子。可是,公子允很小的时候,鲁惠公就薨了。

大臣们一合计,公子允太小了,还是让长子继位吧。于是,鲁隐公登基了,但是全鲁国都知道,鲁惠公的宝位是应该传给公子允的。

转眼间,鲁隐公登基十一年了,公子允已经十七岁了。

根据经验,公子翚认为鲁隐公现在的心思应该在公子允身上了。尽管鲁隐公口口声声要把国君的宝座让给公子允,实际上谁舍得这个宝位?鲁隐公一定想要除掉公子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