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冒充中央军(第4/5页)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他们也知道,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那么每个人的罪名都会很重,每个人都会死,而每个人的子孙后代都只能当奴隶了。

郑国军队出动了,他们在城外安下大营,与联军对垒。

第二天,联军列阵,等待郑军出来厮杀。按着那时的规矩,郑军也就该出来列阵,决一死战。

可是,规矩是人定的,也是被人利用的。

郑军根本就没有动静,大营营门紧闭,拒不出战。

桓王有些郁闷,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要在阵前痛斥郑庄公。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郑庄公根本就不出来。

看看一个上午过去,联军又渴又饿,郑军还是不见动静。桓王正在考虑是撤退还是强攻郑军大营,还没考虑好,就听见郑军营中一通战鼓。紧接着,郑军大营右翼营门大开,郑军战车呼啸而出,不列阵不打话,猛虎下山一般直扑联军左军。

陈国军队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没等郑军杀到,纷纷逃命。

联军左路军直接溃败,桓王大吃一惊,急忙下令中军左翼防止郑军冲击。

还没等桓王定下神来,郑军大营左路杀出,这一路更猛,直冲卫军和蔡军阵地。卫军还能抵挡一阵,蔡军则是一溃到底。之后郑军合击卫军,卫军大败亏输,死伤无数。

两翼都完了,郑军左右合击,中军营门大开,大部队从正面杀来。

到了这个时候,桓王知道这个仗没得打了,撤吧。

有人说,自古以来都是“让列宁同志先走”或者“让领导先撤”,这话是错的。

桓王命令后队变前队,先撤,前队变后队在后面掩护,而他自己在最后面。

合击合击,郑国军队基本上是合而不击;追击追击,郑国军队也是追而不击。

人家给你面子,放你一条去路,你就识趣点快走吧。可是桓王有点不识趣,看人家不追上来,以为真是怕了他,于是慢腾腾地走,还一边破口大骂。“老贼,有种的出来,我与你决一胜负。”桓王大声骂道。

如果说郑庄公、祭足还对桓王有所忌讳的话,郑国的将军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只对庄公负责,你桓王算什么?如今给你脸不要脸,那还客气什么?大将祝聃拈弓搭箭,也不去想后果,瞄着周桓王就是一箭。

周桓王正在那里骂得起劲,冷不防看见一支箭飞过来,想躲,没躲开,那支箭就扎在了肩膀上。

“哎呀妈呀。”桓王现在不骂了,他发现对方来真的了。怎么办?跑吧。桓王的战车狂奔起来,很快追上了大部队。后面,郑军又是打鼓又是呐喊,就是不追,眼看着把周王的部队给放跑了。

【哑巴吃黄连】

周桓王挨了一箭,还好,身上的甲比较厚,对方的箭也远了点,因此也就是破了点皮,没大碍。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办?打下去还是撤军?陈国军队溃散了,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蔡国军队也溃散了,也都找不到人影了;卫国军队被消灭了一半,还剩下一半。只有周朝的军队还在,那是人家没好意思打你。

打,是打不过了;撤,又太没面子。桓王这个时候后悔当初没听周公和虢公的。可是后悔有什么用?

正在这个时候,郑庄公派人来了。谁啊?祭足。

祭足来干什么?送粮食来了,除了粮食,还有牛羊。

“大王,这个事情是个误会。大王讨伐诸侯,那是应该的。我们主公原本说闭门反思一段时间,谁知道手下的几个大将不懂事,私自就出来打仗了,据说还伤了大王。我们主公已经把他们给撤了,又派我来给大王赔罪,顺便劳军。如果大王赏脸,请进城歇息。”祭足多会说话,说出来不卑不亢,有理有利有节。

原来,听说射伤了周桓王,郑庄公也有点害怕,大家一商量,说桓王肯定也想撤军,干脆给他个台阶,大家好办。于是,就派祭足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