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乐毅率五国联军大破强齐(第5/11页)

乐毅绝非只会带兵打仗的赳赳武夫,他既希望占领齐国的领土,又希望获得齐国的人心,因此严格整饬燕国的纪律,每到一处,都禁止部队骚扰民众,废除齐闵王制定的苛捐杂税,恢复齐宣王时期的宽松政策。同时寻访齐国的隐士高人,以礼相待,请他们出山来帮助治理国家。

昼邑人王歜(chù),在齐国素有贤名。为了表示对王歜的尊重,乐毅下令部队不得进入昼邑三十里以内,然后派使者去请王歜出来做官。王歜道谢不出。使者有点动气,威胁道:“你若不来,我们就要屠灭昼邑全城男女!”

王歜大怒:“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现在国家灭亡,君王逃跑,我想独善其身又不能,那还不如死了的好!”

这位老先生脾气当真倔强,当场把自己的脖子吊在树上。燕国人想等他吊到半死不活的时候再出手相救,没想到他猛然向上一跳,落下来的时候脖子断裂而亡。

经此一事,乐毅更加谨慎。为了挽回影响,他在临淄郊外亲自主持祭祀,公祭四百年前的风云人物齐桓公和管仲,并派人修整王歜的墓地,号哭凭吊。

纪念齐桓公和管仲,一举两得,既安抚了齐国的人心,又动摇了田氏统治的合法性。要知道,齐国原来是姜太公的封地,正是因为齐桓公当年收纳了流亡的陈国公子完,才让田氏得以鸠占鹊巢,窃国为诸侯。纪念齐桓公和管仲,就是提醒齐国人,田氏政权来路不正,不值得为之卖命。

“若要齐国成为燕国的领土,还须得齐人治齐。”乐毅吸取了当年齐宣王占领燕国而不能长久的教训,提请燕昭王同意,封了一百二十多位齐人各等爵位,其中二十余人有封君的称号,而且享有自己的采邑。

如此,齐国从普通民众到上层社会,都感受到了乐毅的恩德。不到半年,燕军便占领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将它们都设置为燕国的郡县。

只有莒县和即墨仍然控制在齐国人手里。

巧施反间计:田单独力救齐

齐闵王从临淄出逃之后,先是去了卫国。

当时卫国的国君卫平侯,对齐闵王一行给予了极其殷勤的接待。卫平侯自称为臣,让齐闵王住进自己的宫殿,供奉酒食,提供用度。

可笑的是,卫平侯的雪中送炭没有使得齐闵王有丝毫愧疚。他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卫国人的进献,还不自觉地摆出一副大国元首的架子,对卫平侯竟然颐指气使起来。

然后他就被赶出了卫国。

接着又在鲁国和邹国碰了钉子。

正在进退两难之际,楚顷襄王派将军淖齿率军前来救援齐国(天知道是来救援还是来打劫),于是齐闵王在楚军的护卫之下回到了莒县。

为了感谢楚王的好意,同时也是企图借助楚国的力量复国,齐闵王在莒县任命淖齿当了相国。

然而好景不长,淖齿掂量了一下实力,认为自己不足以与乐毅抗衡,想拿齐闵王与乐毅做一笔交易,便悄悄逮捕了齐闵王,当面列举他几条罪状,拉到一个名叫鼓里的小地方杀掉了。

淖齿还没来得及派人找乐毅勾兑,莒县有位名叫王孙贾的少年贵族,年方十五岁,发现了淖齿的阴谋。他跑到市场上振臂一呼:“淖齿作乱,杀了大王,有谁想跟去讨伐淖齿的,撕下右边的衣袖,跟我来!”

齐闵王虽然不得人心,可这个时候,他就是齐国存在的象征啦!市场上群情激愤,当时就有数百人跟着王孙贾去围攻鼓里。淖齿猝不及防,被当场打死。

淖齿一死,楚军逃散。莒县人找到齐闵王的儿子田法章,将他立为齐王,也就是齐襄王。

在齐襄王的领导下,莒县军民团结一心,凭借着坚固的城墙抵挡燕军的进攻,竟然一守就是数年。

进攻莒县的同时,燕军也包围了即墨。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个名叫田单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