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陈朝的江防作战与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距离晋灭吴已有三百余年,但两次战争的地理因素相似,战役部署也多有可比之处。陈是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它的对北防御形势和之前的东晋宋齐梁历代都不相同:以前,南方政权基本能将边防线维持在淮河或者更北。只有330—340年代、510—520年代,寿阳先后被石赵和北魏占领,南北争夺区域南移至江淮之间,但随着石赵崩溃和北魏内乱,东晋、梁又将战线推进到淮河以北。到梁末,侯景之乱引发南方大范围内战,北方政权(东魏和西魏)乘机将战线推过淮河、汉水,直抵长江附近。当陈霸先试图称帝建陈时,又遭到了忠于旧梁武装的反对,这些南方武装接应北周和北齐军过江,数次对陈都建康发起攻势,在长江中也数次发生激战。

陈朝前期二十年(550—560年代)一直忙于抵抗北方侵袭,借长江勉强维持立国局面。570年代,陈宣帝对北齐发动北伐,成功将战线推进到淮河以北。但随着北周灭齐统一北方,周军又迅速将陈军驱逐到长江以南。不久隋代周,陈、隋之间隔江对峙,颇与东吴西晋时相似,直至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就在隋师即将渡江之时,陈后主还自恃长江天险不可逾越:

陈祯明三年,隋师临江,后主从容而言曰:“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弗摧败。彼何为者?”都官尚书孔范曰:“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渡耶?……”[1]

后主言“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是指陈霸先以来南军击败北齐、北周渡江攻势的战例。下面就对这几次战事及长江的战略作用进行梳理。

第一节 立国之初:与北齐的战事

555年齐军首次渡江之战

555年,江南经历了侯景动乱之后的一系列战乱,北方政权乘机向南扩张。西魏占领蜀地并攻灭了江陵的梁元帝政权,完全占据江北上游地区,并借助后梁傀儡政权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长江南岸。[2]

这年九月,长江下游的旧梁武装之间发生火并,陈霸先自京口偷袭王僧辩,占领建康,并废黜了自北齐迎来的梁帝萧渊明。此举招致了旧梁境内各武装势力的反对:湘江流域的王琳、三吴地区的杜龛等都举兵进攻陈霸先。另外,下游沿江的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南豫州刺史任约都倒向北齐,投入对陈霸先的战事。梁末的谯、秦二州在建康对岸的江北;南豫州治所在长江东南岸的姑孰(今马鞍山市与芜湖市之间)。十月,徐嗣徽军队渡江进逼建康,占领京师外围要地石头城。

当时北齐并没有预料到江南的变局。徐、任倒戈投诚,使北齐军队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渡江据点,以及南方的水军战舰支援。于是齐部署在南线的两路边防军迅速渡江,试图一举攻灭陈霸先,平定江南。十一月己卯,“齐遣兵五千济渡据姑孰”[3],这路齐军从历阳渡江,到达南豫州姑孰,与任约合兵;次日庚辰,[4]柳达摩率领一万名齐军、一千匹马和三万石军粮,渡江进入石头城,与徐、任军合兵。齐军渡江数量不多,说明江南变起仓促,北齐没来得及从内地调发大部队。而这两支军队成功渡江,显然得到了徐、任水军的协助。因为原来北齐的南界并未推进至长江,也未有渡江计划,不可能有大规模造船的预案。

得知徐、任和北齐军占领石头城,威胁建康,陈霸先迅速从与杜龛作战的三吴地区回援。他利用南军的水上优势封锁了江面。陈霸先水军频频破袭江北的齐军基地。齐军入石头城后第三天(癸未日),陈水军夜袭江北胡墅渡口,烧毁齐军船舶千余艘;另一支水军巡航江中,切断了齐军的渡江增援之路,并俘获了向江南运送援军和粮食的船队,齐北徐州刺史也被俘,这也说明,齐的后方援军已经投入到渡江作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