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早期骑兵战术特征:骑射与游击(第5/6页)

从骑将灌婴等人的战功统计可见,其战果主要也是敌骑兵。如灌婴从起兵到汉初的战绩,累计斩、俘敌“楼烦将”二十人、[23]骑将十五人、左右司马五人,都是骑兵军官,当然这些战绩也包括灌婴下属所获,并非都来自他本人。靳歙部在攻入咸阳之前,曾斩秦“骑千人将”一人、“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从汉中进攻关中时,所部斩“车司马、候各四人,骑长十二人”。后与韩信分路进军赵地,获战果“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24]。可见靳歙部的作战对象除了敌骑兵外,还有战车兵。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为首发起“七国之乱”。吴国地处南方,缺少战马和骑兵,当时曾有人劝说吴王:从吴地北征要经过淮河与黄河间的广阔平原,而这种地形正适宜车骑部队作战,所以应该迅速穿过这个地带直取洛阳。但吴王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反而采用了步步推进的战略,长期围攻梁城不下。[25]这一漏洞被前来平叛的太尉周亚夫利用,他一方面命汉主力步兵坚壁不出,牵制住吴军主力,同时“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26]。这是运用骑兵战术配合主力获胜的典型战例。另外,此战统帅汉军骑兵的是弓高侯韩颓当,他是汉初叛逃到匈奴的韩王信之子,在匈奴生活多年后归汉。[27]所以,战国到汉初骑兵战术与游牧族的区别较小。


[1] 《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896页。

[2] 《史记·匈奴列传》,第2879页。另外参见林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4—77页,“狩猎业成为练兵习战的手段”节。

[3] 《史记·匈奴列传》,第2879页。

[4] 《史记·匈奴列传》,第2892页。

[5] [美]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唐晓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4—57页。

[6] [美]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袁剑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0—11页。

[7] [美]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贺严、高书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265—266页。

[8] [美]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第324—325页。

[9] 可参考林幹对西汉前期匈奴历次入塞劫掠的总结,见林幹:《匈奴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2—13页。

[10] 《六韬》,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38页。标点有改动。关于《六韬》目录版本学及考古方面的研究,参见张烈:《〈六韬〉的成书及其内容》,《历史研究》1981年第3期;韩立森:《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六韬〉的整理及其意义》,《文物》2001年第5期。本书分析《六韬》骑兵战术的特点,也认为《六韬》属于骑兵冲击战术出现之前的作品,反映的是战国后期的战术思想。

[11] 《六韬》,第41页。

[12]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328页。

[13] 《史记》卷八《汉高祖本纪》,第352页。

[14] 《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2021页。

[15]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2065页。

[16] 《史记·汉高祖本纪》,第352页。

[17] 《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张守节《正义》引颜师古云:“中涓,官名。居中而涓洁也。”如淳云:“主通书谒出入命也。”(第2763页)

[18] 《史记·汉高祖本纪》,第359页。

[19] 《史记》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传》,第27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