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这是一本研究战争的学术专著。

聚焦的时代,是秦统一之后,分裂割据最严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作者不是叙述战争的故事,而是试图探讨在胡汉种族差异、南北地域差异这样两个特殊背景下,所进行的战争中的某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从司马迁到司马光等史家都比较忽略的。

本书有三个视角。一是兵种(骑兵、步兵)及其装备与相关战术的演进,作者会从先秦两汉的战史追溯其起源;二是通过这一时期南北之间发生的若干经典战例,分析战略问题以及战争中各种复杂因素(地理环境、军事技术、统帅素质等)的影响;三是讨论战争本身与各行为主体(政权)的关系,包括战备问题、财政问题、战争对政权运作的影响问题。

中国历史古籍浩如烟海,军事与战争的著作也十分丰富,《新唐书·兵志》更开启了正史中记载军事制度的传统。但是,即使是对于战争记载特别关注的《资治通鉴》,对于古代战争中兵种的运用、战术性细节的展开,也往往语焉不详。李硕的这部书,试图弥补其缺失,功不可没,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李硕是一个有才情的青年学者。一直以来,我带博士生,通常是与学生们商量选题,充分尊重研究生自己的意见,只有学生没有主见的时候,我才会给一个比较朴实的题目,供其参考。李硕的这部博士学位论文,是他自己读书得间的产物。本书虽然受到博士论文体制的限制,但是仍然能看出作者传神之笔。比如,作者认为西汉卫青、霍去病创立的骑兵冲击战术,用近距离搏杀对抗匈奴的远距离骑射,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飞将军”李广的悲剧在于他个人的骑射之长,不足以弥补所统部伍的短处,在匈奴人面前,顶多只是显示个人英雄主义色彩。马蹬的发明、槊(长矛)取代戟,都适应了骑兵冲击战术的作战要求。又比如,作者对于步兵方阵的分析,对于“陷阵”在两军对阵中的意义,要言不烦,能洞解史籍中许多不甚了然的记载。我相信,阅读本书的读者,重读《资治通鉴》书中关于汉唐时代的战争记事,会有很多的助益。

当然,战争问题不只是军事问题,战争其实是战争双方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政权内部问题的外在表现。因此,谈论战争与政权的关系问题时,就会涉及十分复杂的因素。作者在这一部分,试图超越战争的技术层面,进行深入讨论,虽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却用自己的洞见启动了读者对于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索。

博士毕业后,李硕本来可以留在内地高校,但是,他选择到西北边陲去工作。我能理解,因为我知道他是有情怀的人,有自己很高远的理想,有自己的学术和文化追求。这些年我们虽然难得见面,但是,我知道他一直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耕不辍。我猜想面对历史的古战场,李硕一定也会思考本书中他的那些推断和讨论,因此本书已经比较当年的博士论文有了新的灵感。

现在,这部博士论文就要付梓了,应李硕的要求,我写上以上这些话,表达对该书出版的祝贺之意。

是为序。

张国刚

2016年12月10日于清华大学荷清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