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第2/7页)

奄蔡在康居西北边大约二千里,人民不定居,和康居的风俗大多相同。能拉弓射箭的士兵有十多万人。紧靠着大洼地,没有边际,大概是北海吧。

大月氏在大宛西边二三千里,居住在妫水的北面。它的南边是大夏,西边是安息,北边是康居。人民不定居,游牧迁徙,和匈奴风俗相同。能拉弓射箭的士兵有一二十万人,以前强大时,轻视匈奴,到了冒顿立为单于,打败了月氏,到匈奴老上单于时,杀死了月氏王,拿他的头颅作为饮酒器皿。开始时,月氏居住在敦煌、祁连一带,到了被匈奴打败后,就远远地离开,经过宛,向西攻打大夏并使它臣服了自己,于是建都在妫水的北面,设置了王庭。那些余留下的没能离去的一部分百姓,守卫着南山和羌人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小月氏。

安息在大月氏西边约几千里。那里民俗安土重迁,从事农耕,种植稻和麦,生产葡萄酒。它的城镇如同大宛一样。它附属有大大小小几百座城镇,国土方圆有几千里,是最大的国家。紧靠着妫水,有集市,人民做买卖依靠车和船只,运载货物到附近国家或几千里以外的地方。用银作为钱,钱币铸成像国王面貌,国王死了就更换钱币,是为了要模仿国王面貌。在皮革上横着作记号作为文字记载。它的西边是条枝,北边有奄蔡、黎轩。

条枝在安息的西面有几千里,紧挨着西海。天气炎热、潮湿。从事农耕,种植水稻。那里有大鸟,产的蛋像酒瓮一样大。人口很多,有的地方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使管辖他们,把它当作外围国家。国人精通幻术。安息的老年人听说条枝有弱水、西王母,可是从没有见过。

大夏在大宛西南面二千余里妫水的南边。那儿民俗定居,有城郭房屋,和大宛的风俗相同。没有大君长,往往是每个城镇设置小君长。这个国家军队软弱,害怕打仗。人民善于做买卖。到大月氏西迁的时候,打败了它,统治了整个大夏。大夏百姓很多,大约有一百多万。它的国都叫蓝市城,有集市,贩卖各种货物。它的东南边有身毒国。

张骞说:“臣在大夏的时候,看到邛地的竹杖、蜀地产的布料。我问他们说:‘怎么得到这些东西呢?’大夏国的人说:‘我们的商人去身毒买的。身毒在大夏东南面约几千里。那儿民俗定居,和大夏风俗大多相同,而且地势低,天气潮湿、炎热。那儿的人民骑大象来作战。他们国家临近大水。’根据我的推测,大夏距离汉一万二千里,位于汉的西南边。现在身毒国又位于大夏东南面几千里,那里有蜀地的物产,那它离蜀郡不远了。如今出使大夏,从羌人居住区经过,地势险要,羌人讨厌这样做;要是稍微向北走,就会被匈奴人俘获;从蜀郡走应该是直路,又没有强盗。”天子听说大宛和大夏、安息之类都是大国,有很多奇珍异宝,人民定居,与汉朝人的生活很相似,而且兵力薄弱,看重汉朝的财物;北边有大月氏、康居之类国家,军队强大,可以用财物来疏通,给它们好处,使它们来朝拜。况且如果真能用道义来使它们归属,就能够扩大万里的土地,经过辗转翻译,招来不同风俗的人们,汉朝天子的声威和恩德就会遍及于四海。天子心中高兴,认为张骞的话很对,于是命令张骞从蜀郡的犍为派遣秘密行动的使者,分四路同时出发:一路从出发,一路从冉出发,一路由徙起程,一路由邛、筰起程,都各自行走一二千里。结果北方那一路被氐、筰阻拦,南方那一路被巂、昆明隔绝。昆明之类的国家没有君长,善于抢劫,常常杀害、掠夺汉朝的使者,汉朝使者终于没能通过。但是,听说昆明西边约一千多里有个人们都骑象的国家,名叫滇越,而蜀地的商人偷运出境的物品时,有的到过那里,于是汉朝为了寻找通往大夏的道路,开始和滇国往来。以前,汉朝想和西南夷沟通,因花费太多,道路不畅通,所以作罢了。到了张骞说可以沟通大夏时,就又重新从事沟通西南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