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第4/4页)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王继承旧业,遵循先人的遗策,向南夺取汉中,向西占领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土地,获得地势险要的郡县。诸侯们恐惧不安,相会结盟而谋划削弱秦国。他们不惜以珍器重宝和肥沃的土地,用来招揽天下的贤人。缔结合纵盟约,互相关照,一致对秦。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公子,都很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敬贤人而重用人才。他们相约以合纵对抗秦国的连横,联合韩、魏、燕、赵、宋、卫、中山等国的军队。于是六国的人才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为他们出谋划策;有齐明、周最、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他、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统率他们的军队。曾以十倍于秦的土地,百万大军,仰望函谷关而进攻秦国。秦国打开关门诱敌深入,九国的联军却退逃而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耗费一根箭镞,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瓦解,条约破坏,各国争相割地贿赂秦国。秦国有充裕的力量来制服疲惫的诸侯国,追击逃亡败退的诸侯兵,杀得他们伏尸百万,流的血把大盾牌都漂浮起来了。秦军趁有利的形势,方便的时机,宰割天下,分裂各国的领土,于是强国请求臣服,弱国前来朝拜称臣。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的时间很短,国家没有什么事。

等到秦始皇的时候,他发扬六世的余威,挥动长鞭而驾驭天下,吞并东西二周,灭亡各诸侯国,登上皇帝宝座控制全国,手执刑杖以鞭笞天下的百姓,声威震慑四海。向南夺取百越地区,设为桂林和象郡,百越的君长低着头,用绳子拴住脖子,听命秦朝下级官吏的处置。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作为防守的屏障,驱退匈奴达七百余里,致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兵也不敢举弓报怨。于是废弃了先王的治国道术,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以使百姓愚昧无知。拆除六国的名城大都,诛杀豪杰英俊,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熔化刀枪剑等兵器,浇铸成十二个铜人,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能力。然后依凭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依据亿丈高的城墙,下临无底深的河道作为坚固的屏障。良将强弩,把守住险要的地方,忠实的臣子和精锐的士卒,装备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是谁。天下已经平定,在始皇的心里自以为关中的坚固,金城千里,是子子孙孙万世当皇帝的基业。

始皇死后,他的余威仍然震慑着边远地区。然而陈涉一个以破瓮做窗户,用绳子拴门轴的穷家子弟,受人奴役的人,征发守边的戍卒,才能不及中等人,既没有仲尼、墨翟的贤明,也没有陶朱、猗顿的富有。置身于戍卒行列当中,抵头抬头行进在阡陌中间,率领疲惫散乱的戍卒,只统率几百名戍卒,掉转矛头攻打秦朝。砍削木棍做武器,高举竹竿做旗帜,天下的百姓就像风起云聚般的响应,挑着粮食如影随身一样跟他走,殽山以东的英雄豪杰就一同起兵,推翻了秦朝。

况且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土地,殽山、函谷关的险要坚固和以前一样。陈涉的地位,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锄头戟柄,不比钩戟长矛锋利;征发戍边的数百人,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深谋远虑,行军和打仗的本领,比不上从前六国的谋士和将帅。然而成功失败完全不同,功业完全相反。试拿殽山以东的诸侯国,和陈涉比量长短大小,比较权势衡量实力,简直不可同年而语。然而秦国当年凭借区区之地,发展成为有万乘战车的强国,控制了其他八州而诸侯都来朝拜,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然后把天地四方作为家,以殽山、函谷关作为宫墙。陈涉一人首先发难,秦朝的七庙被摧毁,它的统治者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所讥笑,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和防守的形势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