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国历史来验证地理规律(第2/2页)

《榻上策》和《隆中对》在地缘形势的判断上是基本相同的,并提出了大致相同的对策:占据南方险要地形,待机北伐。但是这两个地缘战略都将荆州列为自己的占领目标。对刘备来说,荆州是进攻中原伟业的战略基地,也是对东吴政权保持地缘优势的基地。但是荆州在他人手中,对东吴集团构成了巨大的战略威胁。当刘备集团占领汉中,势力达到全盛,咄咄逼人的时候,东吴集团出于自身防御的考虑,偷袭荆州,挑起了蜀吴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最终东吴占领了荆州,蜀汉完全退居到西南地区。虢亭之战标志着蜀汉与东吴在荆州地区达成了均势,也意味着《隆中对》的最终流产。

遗憾的是,荆州的争夺战消耗了三国中两个弱者的实力。之后蜀汉利用自身易守难攻地形进行的多次北伐只能算是采取攻势防御态势,积极防御而已。东吴的地缘态势比蜀汉要差得多。赤壁之战后曹军收缩至襄阳、樊城一线,并经营大别山区的江夏郡北部和合肥地区。东吴与北部对峙的战略要点已经与北方共有,其之后的吴魏战争集中在襄樊、合肥一带。东吴的防御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态势。三国的结局是魏国偷袭汉中,灭亡蜀汉;伐魏的晋国从淮南、襄樊、三峡三个方向对吴国发动了总攻。三家归晋。

从中国历史发展大势中,后人可以归纳出大致的地缘规律,解释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不知三国的历史发展,可否作为一个详细的例子?当然了,相信以上地缘规律套用在其他时期,也是有解释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