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必须死(第3/3页)

岳飞言行的最高准则是国家利益,他真正做到了“精忠报国”。同时,他和古代的臣民们一样,将国家和君王等同了起来。在他眼中,赵构就是国家。但是,皇帝和国家并不是一回事,皇帝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常常是不一致的。比如,收复失地符合国家的利益,却不符合赵构的利益;削弱前线军队,抑制前方将领,符合赵构的利益,却不符合动荡的南宋的国家利益。岳飞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在“君王”与“国家”之间出现认知混乱,进而导致行为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个人悲剧。有人把它称为“愚忠”,我把它视为“君国困境”。只要君主专制依然存在,只要皇帝宣称“朕即是国家”,这种困境就不会破除。

话说金军听说岳飞死了,摆酒祝贺。这实际上是对岳飞的极高评价。

千百年来,岳飞都被视为“忠君报国”的楷模,接受一代代后来者的顶礼膜拜。但他面临的“君国困境”,千百年始终没有化解。岳飞式的能臣悲剧,也一再上演。以岳飞为榜样的明代于谦,就遭遇了同样的悲剧。挣扎在“忠君”与“爱国”之间的人,犹豫在“崇上”和“干事”之间的人,始终不绝于史,而且为数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