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佟生口述(第2/9页)

定:1903年定了什么事?

王:1903年不是我姥爷他们这帮人过来了吗?管事太监后来陆续地就撤园。

定:您奶奶的父亲是旗人还是汉人?

王:不是旗人,是汉人。

定:汉人怎么给慈禧当侍卫啊?

王:就是我那太姥爷在河北惹事了,因为他武功好,砍死了几个人,没办法了跑去进宫了,进宫就当侍卫了。

定:不是太监吧?

王:不是太监,叫太监,但是他有孩子。以后就太监太监老管他叫太监,林太监,林老爷,他名叫林福长。

定:您太姥爷原来是什么地方人?

王:河北南皮。

定:噢,张南皮,张之洞的故乡。

王:对,这不都沾着亲嘛。

定:所以说你们家跟张之洞有关系?

王:我太姥爷那会儿在南皮挺厉害,武功厉害,在南皮教了一帮弟子。像张之洞的贴身侍卫叫大根,那不是他侄子嘛,他侄子一直跟着他(指张之洞),这都是从我太姥爷那儿教出来的。王家跟张家都是15代以前的老辈了,都是从山西洪洞搬到通州漷县,从通州漷县就搬去(南皮)。

定:您说的王家就是你们家?

王:对。像王懿荣注181这都是我们亲戚。因为河北都连着呢。像鹿传霖注182,他不也是军机大臣嘛。张之洞、王懿荣他们这些都是亲戚。我们那个家族一个是武功特别厉害,再一个都是开钱庄的。那时候张之洞也好,没有民间这些钱支持你,你干什么呀?光靠那点儿俸禄,也干不成事儿。

定:那后来您太姥爷就留在那儿种地了?

王:对,就在那儿种地。

定:是不是不止他一个,好多侍卫都在那儿种地了?

王:还有几个是从故宫那边过来的,都是河北的,有献县的,太监,在宫里他岁数小啊,没有安排啊,所以都上这里种地来得了。1903年到1904年大批人撤了以后,在圆明园里最后留下的是四个太监,其中第一就是我这个太姥爷,他进得早,1902年就来了。另外还一个孟太监,好像就住在福海西沿儿,双鹤斋那儿吧,注183他岁数小点儿,来的时候二十几岁吧,进的这园子。还一个周太监,他在小宋(指宋会强)他们家的东边一点儿。

定:小宋家不就是福缘门那儿吗?

王:福缘门东边,属于新宫门,因为他那会儿也要走,后来不是没走么,他们是献县的人。后来包括到民国的时候,护园,打那些土匪什么的,(那些土匪)抢圆明园的东西嘛,都是他们这帮人。还有一个李太监,李太监是住在北边,一共是四个太监。

定:这四个太监的事您是听谁说的?

王:我爸爸那时候就说啊。

定:他们这些太监都有后人?

王:……都有后人。但是后人不一样。像李家跟孟家啊,都勾着,包括插儿他们家……

定:插儿是谁?

王:他名字叫周某某。为什么把周家弄过去?因为我太姥爷他进宫以后,就拜周太监为师傅,人家在宫里时间比较长,我那太姥爷得管人家叫师傅啊。(溥仪出宫以后)他一看这怎么办,得先把师傅照顾好啊,所以就把师傅他们家弄了过来,让他们种了块地。周某某他们家那是纯太监,没有后,他爷爷是太监抱的义子。

定:他们是什么地方的?

王:也是献县的。那时候不是有120亩地嘛,靠西边的这一片地离家比较近,就交给周家来种,然后把那好房子让给他师傅一家住。那时候紫碧山房的房子好着呢,我太姥爷去的时候,好像最早的老房就剩了9间。让给人家4间,剩了5间房子。

福海那儿啊,当时也算一个村了,后来为什么划分生产队的时候单作一个队啊,就在双鹤斋这一片这儿,也算一村,就是孟家、周家、李家。这三大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