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勤行”的手艺张强口述(第2/8页)

张强先生是由他旧日的邻居,中央电视台张树林先生推荐给我的。这里谨向二位张先生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1.西直门外

张强(以下简称张):最早的时候,在我记事当中,我们家就住在现在的北方交大,北方交大不是有一个礼堂?那就是我们家过去的旧址。本身我们家没有房,住的是我姥姥他们家的房,那是我姥姥他们家的宅基地,后来1955年的时候不是北京铁道学院建院嘛,注70就搬到现在的头堆村,铁道学院对过那儿不是叫头堆村吗?

定:是不是离大柳树挺近的?

张:(公共汽车)一站地。我姥姥家就在现在大柳树那儿,过去是一个大户。过去北京西直门外就这么三大户,一个是厨子李家,就是我姥姥家;一个是家伙铺王家……

定:什么叫家伙铺?

张:就是做红白喜事用的家伙啊,锅碗瓢盆,家伙嘛,家伙铺王家。还有一个是大坑李家,因为人家有地,过去北京城里没有坟地的那些人,买坑口。

定:这是怎么个意思?我还真不懂。

张:刚解放的那会儿,到1955年、(19)57年、(19)58年以前人死了都是埋呀,土葬。那时候穷人多,穷啊,没有坟地,就到这儿来买一坑口。他们就卖坑口。

定:这块地都是他的地?

张:对,解放以前都是他家的地。这就是大坑李家,大坑嘛。

定:那都卖光了他不就没地了吗?

张:一个坟头才占多大地方?周围还可以种地呀,种老玉米种高粱。

定:卖坟地完了就给人管坟地是吗?

张:不管,不管看坟,就把坑口卖给人家就完事大吉。看坟那是另外一回事,您得单给钱。

定:这些买坑口的穷人都不找人看坟?

张:没有看坟的,就是埋到那儿以后,逢年过节呀,咱说这过年过节可不是春节啊,是死鬼节,什么鬼穿衣呀这个那个,到那个时候来上坟。

定:就是七月一、十月一,还有吗?

张:就这两个。到天儿凉得穿衣呀,鬼穿衣嘛。上坟什么目的呢,就是去了以后,给坟头培点土,压两张纸,就说明这人还有后。这坟头成年累月没人管的这个,就说明家没后了,就这么点事,其他没有什么意义要我说。到1955年北方交大占这块地方建学院的时候,都得通知人家,然后起灵,起走。那会儿不给多少钱,给个十块八块了不起了,给你个火匣子钱就完了,有的就弄一个小坛装到里头就埋了。(一九)五几年那会儿就这样。最迟的时候是1964年,还有棺材。到1965年以后就没有了,1965年以后就“文化大革命”了。

定:那个时候这边还是农村吧?

张:整个西直门外头没什么东西,高梁桥一直往西,全是地。那时候不是这种水泥路,都是大青石头。后来把大青石头扒了以后修的现在这个柏油路。31路、32路(公共汽车)打一开线儿,就从来不走这边,走白石桥那边。32路就是从动物园头里那儿,西直门那北城门楼子那儿发车。现在西直门立交桥北边、东边那一块,过去是32路总站,这么一个弯儿,半圆弧似的弯儿,就朝德胜门那边拐去了,然后护城河在外边,这一个弯儿,绕过去,现在蓟门桥,正好是一个吊桥,到晚上吊桥起来,谁也进不了城了就。护城河两边全是柳树,比现在好,不是说河就挨着城墙,不是,中间还一条辅道呢。

定:就是说那些年这条路就比较背了?

张:那是啊。夏天的话一到下午4点来钟就没人啦。现在都填严啦,原先什么模样谁也看不见了。什么也看不出来了。

定:那时候西直门外是不是庄稼户比较多啊,还是做这些各种各样事儿的人多?

张:还是种庄稼的人多,都是农民。1961年的时候就都入社了……哎,完啦,一晃几十年就都过去啦,西直门城墙也都没啦。注71城墙我都爬上去过呀,那时候没人管。1959年以前,天安门要举行什么舞会什么的,没有这么多警察,天安门广场就分成几块,这一块是北大的,那一块是清华的,那一块是航空学院的,围成圈儿,你爱上哪圈儿上哪圈儿玩儿去。随便玩儿。不戒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