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后的再访谈(第2/6页)

定:我书里写她的名字叫张寿蓉。她的娘家的名字。

何:您记住了,最近一支是宣宗成皇帝的,道光爷,道光爷的第七子是奕,奕的后代,最近支儿的应该就是溥仪皇帝,他是宣宗成皇帝的后代,偏旁走支儿地都挂着呢,您看溥字辈儿的全是立人:溥仪,溥儒,全是立人。载字辈的,全是三点水儿:载涛、载洵。到了毓字辈,全是山字儿,毓峨,您不是这个,您别胡说爱新觉罗。爱新觉罗排辈相当严格。还不用说永绵奕载,溥毓恒启。注201我们都是各支排各支的。宗人府让各支单排。你像肃亲王的后人金璧辉,她父亲叫善耆,她叔叔叫善旌注202,镇国将军。

定:你当时怎么想起来去查你们家的家谱的?

何:嗨,因为什么呢?因为我本身哪,又会满文。

定:您那时候已经会满文啦?

何:我一小儿就会呀。祖父教的呀。我的满文是祖父教的,是家传哪!

定:不是安双成先生教您的?

何:不是!他们说过北京市有多少多少人会满文,我说这里头不包括我。我是家传的。

定:就是说您祖父满文就挺好的?

何:我祖父13岁的时候进宫了,不是家里就散了么,宗人府分配到乐部当差的时候,就跟着师傅,13岁,就让他学宫里的规矩,那天是跟着谁呀?光绪,上颐和园,光绪就跺着脚:“yabu!yabu!yabu!”我爷爷说:“皇上说什么哪?”师傅说:“让快走哪!回去好好学去,咱们衙门里头都有满文师傅!”跟着清文师傅学去。回来,就跟着清文师傅开始学满文。

定:那就是说原来他在家里是说汉文的。

何:在家里头十几岁他不会,(满文)这是到乐部学的。

定:就是说你们家也已经说汉文了。

何:对对。

定:学满文就得专门有师傅了。

何:我祖父是进宫当差,在乐部学的。乐部对我祖父要求特别严,别人就念念书写写字就完了,我祖父就得天天儿学汉字,学满文,学蒙文,拉弓,骑马:“出去,练去!”,跟别人不一样,培养对象就是。

定:他蒙文也好?

何:蒙文没有满文好,都是老师教的。

定:那他怎么会想起教您满文来呢?

何:哎,我看家里那么多满文书,我说这是什么呀这是?他说:“满文,清文。”我说怎么念呢?“你愿意学吗?”我说愿意学,他说那哪天学吧。

定:那您父亲会吗?

何:我父亲哪,恍恍惚惚。为什么说恍恍惚惚呢?他没专门学过,他知道几句,就是眼巴前儿的,像出门在外了行什么礼,请安了,这个知道,磕头“hengkile”啊,走“yabu”啊,这个知道。在宫里头,原来那个赞礼郎,不是满汉两口吗:“跪~”,“niyakūra~”“叩~”,“hengkile~”,“起~”“ili~”。宫里都是两口。我祖父在宫里当差呢,就这么学的。过去呀,满蒙的官员必须要学满文,写字必须要写满文。

定:您会满文这事除了安先生别人有知道的吗?

何:……我跟安先生在一块儿就是提高,怎么说提高呢?因为哪儿不懂啊,哪儿别扭了,哪儿发音不好,他帮我读读。

定:这是人家安先生的母语啊。

何:对,哪哪儿不明白了,他一点。

定:那您知道不知道还有别人像您似的也是家传的?

何:不知道。

何秉钧书法作品二

2.父亲家、母亲家

定:上次聊天时没聊到您父亲,咱们补充补充。

何:我父亲是这样,喜欢呢,一个吃喝玩乐,还一个呢,——这都别往上写啊。

定:你父亲他们哥儿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