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受点灾难,一生就白活了 文毓秋口述(第3/3页)

可惜的是,文老对她父亲只讲了这样寥寥几句。而我当时竟没有进一步追问。现在追寻原因,可能是我当时太关注“旗人”和“妇女”这两个关键词了,或者说,我只关注了这两个词而未及其余,对于其他诸多相关内容视而不见,结果是丢掉了太多值得记录的东西。

对文老本人的访谈也是如此。过于关注“旗人”使我忽略了她后来的生活遭遇。她后来离开京城,投身革命,在她的讲述中,有些涉及后来的名人、高官,但都是片片断断,不成系统,而对“害了她一生”的国民党特务郭同震,更是语焉不详。我当时的不用心,导致了这篇访谈没有把文老一生的复杂和丰富呈现出来,这是非常可惜的。

总之,生活是多面的,人也是多面的,在口述的现场不能仅仅执着于自己关注的那一个方向,也就是说,不能“一根筋”,这也是我从这个案例中汲取的一个教训。

文老不是京师旗人,她的父母都是清朝覆亡以后从外省驻防旗营流落到京城的,我是将她这样进入京师的旗人家庭,也作为北京旗人群体的一员而收入这部书中的。

文毓秋:名文铭(毓秋是她参加革命前的曾用名),1921年11月28日生于杭州,2010年8月20日逝世,享年90岁。

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时是北平市立女一中的学生,年15岁。七七事变后,到武汉,参加了位于鄂东黄安七林坪的红军训练班。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的115师到山东,在文工团演过话剧,扮演过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繁漪。解放时随三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从山东到上海,被批准转业,先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后调到华东局宣传部,并在上海艺术学院担任领导工作。最后调到黄浦区文化局任编导,在那里以副局级待遇离休。90岁逝世,葬于上海革命烈士陵园。

文铭女士于1954年与前夫离婚,1995年在京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60周年活动时与吴承明先生登记结婚注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