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党派的斗争与更替(第3/8页)

在当时的欧洲,除了威尼斯、瑞士、瑞典、丹麦、土耳其等少数几个中立国外,西班牙、德意志、巴伐利亚、帕拉蒂纳、那不勒斯,到处都是反对法国革命的声音。法国是四面受敌,而且敌人个个都久经沙场,实战经验十分丰富。在阿尔卑斯山区,四万五千人的奥地利—撒丁军队虎视眈眈;在比利牛斯山区,五万西班牙军大兵压境;在莱茵河下游和比利时,七万奥地利和德意志军队蓄势待发,这里面还有三万八千名英国—巴达维亚军队前来增援;在马斯河和摩泽尔河之间,三万三千四百人的奥军气势汹汹;在莱茵河中游和上游,十一万二千六百人的普、奥、德意志军队更是磨刀霍霍。

强敌压境,国民公会不得不慎重对待,内外兼修。先是在国内发布征集令,建立了一支三十万人的队伍保家卫国。为了支持革命,山岳党建议成立一个九人特别法庭,这个法庭不设陪审委员会,而且所有判决一审终结,不允许上诉。这是一种专横、可怕的制度,与自由民主的思想相去甚远,所以受到了吉伦特派的竭力反对。但是,如果反对由法庭来惩办共和国的敌人,那么,就会被认为是对共和国的敌人的袒护。吉伦特派眼见这个法庭必将成立,便放弃了绝对的抵抗,采取了一些其他的补救措施尽量削弱法庭的势力,比如设置陪审员、调离思想激进的人等。

反法联军的主力终于开始进攻了。从安特卫普和鲁尔蒙特直到于南格的辽阔的边境,反法联军浩浩荡荡地向前推进。奥军在科布尔亲王的指挥下,进攻鲁尔河及马斯河一带的法军,进入比利时;普军则占领了美因兹以后,继续向前入侵。这两支军队都不是孤军作战,他们的背后,是大量反法联军的策应和支援。

在这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自私的迪穆里埃无视国民的利益和舆论的呼声,竟然准备恢复王权,以便达成自己的野心和企图。布耶在旧君主制度时,拉法耶特在君主立宪制时,也曾有过这种行为,尽管当时他们的有利条件更多,但谁也没有成功。如今,在没有更多的外力支持的条件下,迪穆里埃却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使没有任何党派支持的王权复辟,使被推翻的宪法能够重立。这对迪穆里埃来讲,绝对不是最佳的选择,他应该继续保持中立,这样才能有立足之地。但被热情和胜利冲昏头脑的迪穆里埃,希望先在法国境外建立一个党,之后利用巴达维亚共和派的力量进入荷兰,再夺取雅各宾派控制下的比利时,将荷兰和比利时合并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然后,掌握政治保护权。他不再保持中立,同两个党派都决裂了,准备向巴黎进军,封闭群众团体,解散国民公会,恢复1791年的宪法,为法国拥立一位新的国王。

就当时的历史形势来讲,由于反法联军的猛烈进攻和法国革命思潮的影响,这样的计划是毫无可行性的。但迪穆里埃已经利令智昏,他错误地认为这很容易。他率领两万人攻入荷兰,放弃了他本应防守的从美因兹到鲁尔河之间的战线。他计划闪电般地进入荷兰联省的中央,在奈梅根与已占领马斯特里赫特的米兰达将军会师。就在迪穆里埃集中优势兵力远征荷兰,攻下了布雷达和格特里敦堡,准备渡过比斯博希湖占领多尔德雷赫特的时候,负责监视奥军的米兰达右翼军队在马斯河下游遭到了奥军的偷袭。米兰达不得不放弃即将攻下的马斯特里赫特。奥军在越过鲁尔河,并于亚琛击败米亚辛斯基后,紧接着又渡过马斯河,在列日与退至提耳蒙和卢万之间的法军展开激战,并取得了胜利。执政会议命令迪穆里埃迅速放弃荷兰,赶去指挥比利时方面的军队。迪穆里埃不得不正视现实,放弃了他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