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到底有多少故宫文物被运往台湾?(第2/4页)

1933年2月5日中午,大批板车进入了紫禁城北门的神武门。日落时分,从紫禁城到车站开始全面戒严,夜色降临,早已被精心打包装箱的19557箱故宫文物正式启运。

当时沿途军警林立,街上空无一人,排成长列的板车都朝着火车站方向移动。装载着大量故宫珍贵文献、书画、档案真本(包括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的专列随即缓缓启动。

易培基。吴瀛当年一语成谶,1933年,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故宫盗宝案”,无辜的易培基和吴瀛均受牵连,被怀疑监守自盗,易培基更是因此抑郁而终

专列被严格防卫:车顶四周架设机枪,车厢内遍布武装押运的士兵,沿途都有地方军队保护,还有张学良的骑兵时而护卫。除了特别快车,其余列车都要让道给这些专列。

第一次的故宫文物转移,是后来历次转移中条件最好的一次。但这些文物一出故宫,从此关山万里,颠沛流离。

3

1936年,在上海的这些故宫文物都被运送到了南京,但还没过多久,“七七事变”爆发了。

1937年,国民政府已做出了迁都重庆的决定,留在南京的这些文物,也随即踏上了二次迁移的征程。

当时的迁移,分成了三路:

第一路:南京—汉口—长沙—贵阳—安顺。

第二路:南京—汉口—宜昌—重庆—宜宾—乐山安古镇。

第三路:南京—徐州—郑州—西安—宝鸡—汉中—峨眉。

尽管当时政府也调用了一切可调用的资源,但这次的迁移,依旧是最艰苦的一次。途中,文物的护送队伍遭遇日军飞机轰炸,土匪骚扰,汽车故障,道路泥泞等,三条线路均遭受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但是,在押运人员一路的严密甚至拼死保护下,文物基本一件也没有丢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运送文物的卡车在老百姓的帮助下艰难前行

参与北路(北路是最艰苦的一路)押运的那志良,在经历了一路上遭遇轰炸、翻车、翻船后发现文物依旧完好无损,于是开始相信有人和他说过的四个字:

古物有灵。

4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些故宫的文物,又从西南大后方陆陆续续重新运回了南京,并准备运回北京故宫。

但不久之后,解放战争又爆发了。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那些留在南京的故宫文物,再一次面临迁移。

1948年底,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中的颓势已无法逆转,抢运故宫文物的决定又一次做出。

1948年12月21日,一个萧瑟的冬日,故宫文物的又一次迁徙开始了。

在南京的下关码头,海军司令桂永清手里已经几乎无船可调,只能调来一艘国民党海军“中鼎号”平底运输舰。11年前,从南京运往内陆的故宫文物,也是从下关码头出发的,而这一次,目的地成了台湾基隆港。

这是国民党第一次将故宫文物运往台湾,一共运走了320箱。

1949年1月6日,第二批故宫文物被运往台湾,搭乘的是招商局调派的“海沪轮”。

四库全书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典籍,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称为“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称为“南三阁”

这一批运载的故宫文物有1680箱,是迁台文物中最多的一批。其中不仅有宋元瓷器精品和存在南京的全部青铜器,还包括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和离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共七部,故宫文渊阁所藏是第一部,也是缮写得最为完整的一部。这批运走的青铜器和瓷器后来成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