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此人正在射菊花【重阳】(第3/3页)

接下来“侍射”的大臣们按顺序上场开弓,这时候乐队是要奏乐曲《狸首》,大臣们也按音乐节奏发箭。一轮射完,有专人上门查看成绩,射得最好的大臣赏赐马匹,其次的赏赐绫罗绸缎布匹,如果射得离靶子十万八千里远,猛一看宫殿前摆了一盆盆盛开菊花供赏玩,再仔细瞧哪里是菊花瓣,那不都是射歪的箭支吗······那么请您自觉去西阶下领罚酒。

除了罚酒以外,有时候还要开嘲讽,比如贞观年间的宰相萧瑀,是出身南朝皇室的文弱书生,每次“大射”都成笑柄,大书法家欧阳询专门写诗嘲笑他:“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急风吹着速度慢腾腾的箭,力气弱的手挣扎驾驭强弓,本来想射高点儿,箭却飞向下方,应该往西射,箭却往东去了。射十次箭全都落地,别人都在领赏赐,他却双手空空的。请问这是谁啊?是封为宋国公的萧瑀。)

唐玄宗开元年间,也有这么两位箭术寒碜的大臣,一位姓卢,一位姓李,二人在射礼上的箭全部脱靶,最好笑的是他俩还相互吐槽,李某说:“我的箭和卢箭都是三十步远嘛。”别人不知道啥意思,他又解释:“我的箭离靶子有三十步远,卢的箭离我的箭有三十步远。”——大哥,那箭靶离你们站的地方一共也就九十步远好吗。 

不管怎么说吧,初盛唐时期,大部分文武官员还都具备上马能跑、引弓能射的基本军事素质。但是到了玄宗开元中期,天下承平日久,君臣骄奢怠慢,就有人上书要求停止“射礼”,理由居然是“射中的官员都要领赏,太浪费财物了”——你堂堂大唐国库缺这点儿钱?

而李隆基陛下居然也就坡下驴地同意,算是省了一笔射箭比赛奖金,自此,宫中不再听闻嗖嗖的羽箭破风与粗嗓子欢呼声。

皇帝倒是毫不心疼地把金银珠宝、锦缎华服、骏马鹰犬、名园豪宅、山珍海味大把大把地赏赐给宠妃亲族、近侍眷臣。他欣赏着为一骑红尘荔枝来而甜笑的妃子容颜,纵容着淡扫蛾眉的虢国夫人强夺祖产竞日炫富,他豢养的斗鸡小儿为父出殡能令地方官千里护柩奔丧,花萼相辉楼上“金开元”钱如雨洒落,南苑曲江池畔钗钿委地碾落成泥,永新念奴高歌入云,公孙大娘剑舞凝光,李谪仙醉赋沉香亭,吴道子破壁点龙睛。四十年太平天子,百余载天朝盛世,人们只要沉醉在繁华富丽中纵情享乐就可以了,又有谁还会去关注那些费力不讨好的古礼和军备话题呢。

而此时河北上空的阴云已经飘向关西,范阳节度使派遣的数千精兵壮马,整齐阴沉地行走在一路向西的宽阔驿道上。斑斓兽皮制成了他们腰间修长的弓囊,胡禄箭筒里装满锋利的大羽箭,马蹄声声,踏碎了长安夕阳投下的血流满地般的光芒。

本篇主要参考资料&深度了解推荐:

王相涛.唐代重阳诗研究:〔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陈戍国.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王永平.游戏、竞技与娱乐:中古社会生活透视.北京:中华书局,2010

张宏梅.唐代的节日与风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注59:此典故出自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注60:“侍中”:官名,在古代的本职是负责安排皇帝起居生活,到了唐朝这个官职已经演变为有议政、决策、监督权的宰相。一般定员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