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太,请您出示剃度许可证和尼姑职业资格证书【佛教】(第4/6页)

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反悔机会了,如果还不想反悔,你就回答:“决志出家,后无悔退。”

这样戒师会把你带到你自己的师父(老尼姑)面前,合掌跪下,并把戒刀交给你师父。你师父拿着刀问:“最后一结谓之周罗,唯师一人乃能断之。我今为汝除去,汝今许否?”你回答:“可尔。”

你师父手起刀落,你头上最后一撮毛也被割光啦。你师父这时候会念诵“落发偈”,然后把袈裟披在你身上。你要叩头行礼才能接受,受完再还给师父,让师父再给你披一次······这样还三次披三次,你在师父的帮助下把袈裟穿好,跪拜礼佛,绕行三周,最后礼谢围观僧众、戒师和你师父。这个仪式结束。

您问这就完了吗,从此您就是一名清丽俊俏的小尼姑了?咦,谁说的,这只是“落发”仪式,让您当尼姑的“传戒”仪式还没开始呢。

晕倒……没事别烦心,很多时候,“落发”和“传戒”是连着举行的,因为别人也都觉得仪式拖太久又烦又累。落发可能是在佛堂里,而“传戒”呢,有条件的大寺院都会在露天空地上造一座“戒坛”,专门用来举行这种隆重的仪式。

戒坛一般要建三层,最下层长宽各二丈九尺八寸,高三尺;中层长宽各二丈三尺,高四尺五寸;上层长宽七尺,高二寸;建筑四围上下还雕饰有狮子、神王等图纹。佛教里的传戒仪式五花八门有很多种,针对的对象和仪式效果也不同,我们只拣主要的说吧。

像您这样声称自己打算剃头出家住进寺庙里、青灯礼佛过一生的受戒者,一般会经过两次传戒仪式,第一次初坛传戒叫“沙弥戒”,第二次二坛传戒叫“比丘戒”(具足戒)。

刚出家的新人,特别是二十岁以下的少男少女们,第一次受戒都是受“沙弥戒”,做尼姑的则称为“沙弥尼戒”,别称都是“十戒”。

这个传戒仪式,也同样有“戒师”,全寺僧尼众都要参加围观。戒师先开导你们受十戒的意义,然后迎请“十方三宝一切菩萨及护法龙神”,也叫“请圣”。在这些圣神的见证下,你们要先忏悔自己从前的罪过,如实回答戒师的种种问题,如“汝曾于六亲男女中行淫否”“汝曾于父有病时舍去不顾否”等,忏悔认罪完了,再唱念“皈依偈”,代表把俗世罪孽抛在身后了。

这时开始正式传戒,戒师要手持戒尺,以庄重沉缓的声调,向你们宣说沙弥尼的十戒戒相。

“善女子(男子),汝既舍邪归正,戒已周圆,若欲识相护持,应受十戒: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

“尽形寿”是“直到这一世死前”的意思,戒师问一句“能持否”,你就得答一句“能持”或者“依教奉行”。下面还有九个问题呢。

“尽形寿不偷盗,汝今能持否?

“尽形寿不淫欲,汝今能持否?

“尽形寿不妄语,汝今能持否?

“尽形寿不饮酒,汝今能持否?

“尽形寿不涂饰香油,汝今能持否?

“尽形寿不听视歌舞,汝今能持否?

“尽形寿不坐高广大床,汝今能持否?

“尽形寿不食非时食,汝今能持否?

“尽形寿不蓄金银财宝,汝今能持否?”

十个“能持”答完,初坛传戒结束,在场僧尼们相互恭贺,你们这些新受戒者现在可以被称为“沙弥尼”和“沙弥”了,也就是后世俗人口头说的“小尼姑”“小和尚”。

这里说的“小”,可不单纯是指年龄小,也代表等级比较低。“沙弥”有点像是“实习生”,等到第二次二坛受戒以后,转正为“比丘(僧)”和“比丘尼”,这才是正经能出去撑场子的和尚、尼姑。

那么这两个等级的待遇有什么区别呢?举个例子说,出家人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云游四方”,拿个化缘钵两肩担一口天下到处走,所有正规寺庙都有义务接待外来挂单的僧尼,免费提供食宿,有法事还要先让外来和尚念经拿钱。但是,只有受完二坛“比丘戒”之后再修行五年的僧尼,才有资格离开师父和原属寺院,自己单独出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