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个令都不会,还想吃酒席?快打出去!【酒令】(第3/5页)

前面说过了,“律令”是要求斯文的妇女或者自重身份的文人经常行的,概括来说就是一群只喜欢动嘴和动脑的懒人。如果您是那种懒得动脑但乐意活动活动身体和嗓门的人,那么推荐您来行“骰盘令”。

“骰盘令”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用“掷骰子”的方式来决定谁喝酒、喝多少。这种酒令考验人的运气和手上技巧,对大脑容量要求不高。

说到骰子,您可能觉得再熟悉不过了:一个小小的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的点数,一把掷出去落定,哪个面朝上就计算哪个面的点数……没错,唐朝的“一种”骰子也是这模样,跟现代基本相同。不过,只是“一种”哦。

在唐朝最流行的三种棋类游戏:陆博、樗蒲和双陆,前两种的骰子都不是六面体。

“陆博”最古老,又叫“博”“博局戏”“六博”,这种棋的骰子叫“琼”,有十四面体的“琼”、十八面体的“琼”,甚至二十二面体的“琼”,看上去就让人眼晕得不行。不过汉朝以后“陆博”的“琼”就基本固定为五面体了,玩法相对复杂,这里不细说了。

“樗蒲”用的骰子共有五枚,称为“五木”,形状也很奇怪,大致像银杏,中间是正方形,两头是尖多面体。每只骰子都两面染黑、两面染白,有些黑面上还会雕个“犊”(小牛)图案,一些白面上则雕个“雉”(野鸡)图案。这五枚银杏状骰子可以掷出十种排列组合计数(计筹)。

“卢”:五木全黑,计为十六筹;

“雉”:两雉三黑,计为十四筹;

“犊”:两犊三白,计为十筹;

“白”:五木全白,计为八筹。

以 上 这 四 种 称 为  “ 贵 彩 ” ,  下 面 还 有  六 种 杂 彩 : “开” “塞” “塔” “秃” “撅” “捣”。玩樗蒲棋的时候,掷出贵彩的可以连着行棋、打掉对方的棋子自己过关。不过行酒令的时候又不一样,一般是拿两套“五木”,也就是十枚骰子一起掷,按掷出的彩数决定喝酒多少。由于大家都希望能掷出贵彩,一把出手、十枚骰子在盘碗里旋转不停的时候,大都会忍不住高喊“卢、卢、卢”或者“雉、雉、雉”,所以“呼卢喝雉”也就成了“樗蒲”甚至所有棋类游戏的代名词。

最后说大家都热爱的六面体“正常”骰子,这是唐朝最为流行的“双陆”棋戏使用的。“双陆”又叫“握槊”“长行”“婆罗塞戏”,大致汉末才从西域传入中原,后来一直流行了上千年。在唐朝,“双陆”的六面体骰子也基本固定为我们熟悉的样子:一点和四点染红色,其余点数染绿或黑。

唐朝人行酒令用这种骰子,一般是三骰同掷,掷出的贵彩有三种:“堂印”“碧油”和“酒星”。

“堂印”是指三个骰子的四点同时朝上,一片红彤彤、喜洋洋的贵气,就像宰相们议事的政事堂所用的大印一样。如果掷出了这种花色,掷骰子的人可以举杯请在座酒友们一起共饮满杯来庆贺。

“碧油”是指三个骰子的六点同时朝上,这是双陆骰中的最大点数,而且“六”谐音“绿”,所以染成绿色。这个花色也叫“浑六”,颜色和形状均与唐朝御史乘舆所用的“碧油幢”相似,是次贵彩,掷出“碧油”的人可以举酒杯随便挑选席中的三个人一起喝酒。

“酒星”则是三个一点朝上,一点都画得比较大嘛,就像星星一样,这个花色也叫“满盆星”。打出这三种贵彩的人都可以劝别人喝酒,打出别的杂花色就只能自己喝了。

怎么样,“骰盘令”简便爽利吧?不过对于天性豪放喜欢热闹的唐朝人来说,光掷骰子扯嗓子喊,运动量还不够大。真正能让大家把全身都活动起来,也把酒席气氛推向高潮的是“抛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