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1页)

“你为什么不申报委屈奖呢?”院长问收银员。

“我早把那件事忘了。受点委屈算什么,只要我的饭碗不被敲碎。”收银员笑道。

“你为什么不申报委屈奖呢?”院长问保安。

“我早就习惯了。因为,到哪儿我都会挨打!谁让我是从农村来的呢?”保安笑道。

“你为什么不申报委屈奖呢?”院长问司机。

“我开救护车,少不了运送死人。人都死了,啐我一口唾沫,算什么呢?”司机笑道。

院长感动地点着头,不住地点着头。大家受了委屈,不但不要委屈奖,还说出这么感人的话。院长真是感动极了。当然,院长明白,大家心里还有话,还没完全说出来。

院长把一个智囊招呼过来,让他出出主意,怎么将委屈奖发下去?院长说:“大家受了委屈,却不要委屈奖,这可真让我想不到。不管怎么说,这个奖要发下去,还大家一个公道,这也是维护我们医护人员的尊严。再说了,全国许多单位都设置委屈奖了,又不是我们一家!”

智囊想了想说:“也许是奖励细则不够明确,操作性不强?”然后,智囊提出一个方案,把委屈奖做了进一步细化。细化后的细则是这样的:凡是遭受辱骂或被啐痰的人员,可获得50元委屈奖;凡是挨拳头或巴掌而受轻伤的人员,可获得100元委屈奖;凡是挨脚踢或被打倒在地的人员,可获得200元委屈奖;凡是被打流血或致残的人员,可获得300元以上的委屈奖。

奖励细则公布了,却还是没有人申报奖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院长召集了扩大的院长办公会议,请大家献计献策,共同想办法,将委屈奖落实下去。院长说,今后,要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无论谁受了委屈,都要奖励。因为,医院只要开门,医护人员和后勤服务窗口的职工,就可能继续挨打挨骂,继续受到委屈。

会议开得很热烈,众人七嘴八舌发表了看法。结论几乎是一致的:院长不拿委屈奖,别人没法拿委屈奖。因此,大家强烈要求院长带头拿委屈奖。理由是,院长受的委屈最多,受的委屈最大,他呕心沥血,心都快操碎了。有人举例说:“上个月,一个病人死了,死者家属把死尸抬到了医院门口,对院长百般辱骂。院长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把事情摆平了。可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死者火化后,家属又提出了无理要求,并将骨灰盒摆到了院长的办公桌上!死者家属揪着院长的衣领,推来搡去,还扇了院长两个耳光!”

旧事重提,与会者唏嘘不已。

院长含着热泪说:“谢谢大家,谢谢各位。我表个态吧,我要带头拿委屈奖。我不拿,别人怎么拿?按照奖励细则,我就拿100元钱吧。”

众人热烈鼓掌,给院长鼓掌。

院长的思路被掌声激活了。院长擦干眼泪说:“我有个想法,委屈奖这个名称要改。改了,大家会更容易接受。叫什么呢?叫敬业奖吧!领取敬业奖,同志们该不会有心理障碍吧?”

会议室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没表情

没表情是一个人的绰号。也就是说,这个人该哭不哭,该笑不笑,一天到晚,总绷着张木头脸。

这样一个人是很难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许多人都烦他,有说他半阴不阳的,有说他没心没肺的,总之是瞧不上他。

其实,看不上他,是不对的。没表情不等于没心情,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不等于不能和领导打成一片。直到有一天,没表情被提拔上去了,人们才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也晚了,没表情已经百尺竿头,比别人高出一大截子了。

上级领导为什么会赏识没表情呢?

就因为他没表情。

比如,没表情从不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也不在暗地里说三道四,更不在领导面前自吹自擂。他表现得少言寡语,看上去十分忠诚,十分谦卑。这样一个不事张扬的人,是很容易让领导产生好印象的。领导们一致认为,没表情这个人听话,不惹是生非,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