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恶俗的大众传媒(第8/16页)

The Robe)或(最低水平的)《圣经》(The Bible);大多数战争片也同样糟糕。身经百战的退役大兵们尤其鄙视的片子,是大炮、迫击炮弹“忽哧忽哧”地满天飞,喷射出来的却是燃油制造的一大团光彩夺目的火焰,而不是真实(却不好听)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还有,1970 年之前或 1970 年左右的电影,如果片名带有色情意味,都可以确定是糟糕的电影。聪明的观影者早就学会依据片名的措词分辨烂片了,比如“夜晚、天堂、法国的(这个词可能代表那部电影特别下流、淫秽)、欲望、肉体、性23”等等。

鉴于如今日益发展的贫民化趋势(在《格调》一书中分析过),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重拍老片子带来的恐惧几乎总会导致某种精神沉沦。只要比较一下 1964 年的《夜幕必须降临》(Night Must Fall)和 1937 年版的好片子,1962 年的《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和 1935 年的原版,1959 年的《人猿泰山》和 1932 年约翰尼·韦斯默勒24主演的那一版,或者 1950 年迪斯尼版的《金银岛》(Treasure Island)和 1934 年版的好片子(前者背景音乐中采用的极其突兀的拨奏曲片段很像电视搞笑节目的惯用伎俩,总在暗示观众该如何作出反应,后者却为旷世奇才莱昂纳尔·巴里摩尔25和华莱士·比里26提供了性格表演的机会),你就会不断地感到失望。拙劣重拍定律的一个例外,是 1978 年版的《人体异形》(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这部片子对 1956 年唐·希格尔那令人伤心的努力之作27进行了新的思考,唐纳德·萨瑟兰(Donald Sutherland)的表演和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的导演中那旧式的精妙和对观众的尊重,也使影片获得了改善。尽管重拍《摩登时代》、《公民凯恩》、《卡萨布兰卡》、《正午》(High Noon),甚至《码头风云》(On the Waterfront)和《原野铁汉》(Hud)都是显而易见的愚蠢之举,但肯定有人(见“恶俗人物”)要一试方休。结果呢,当鄙视蜂拥而至时,他们就会反击说那些批评者都是“精英分子”。

上面所说的都是昔日的景象了,如今恶俗当道,也就是说,现在是重磅炸弹的时代,比如卡通片似的《星球大战》及其续集,《超人》及其续集,《外星人 E.T.》,《蝙蝠侠》以及《至尊神探》(Dick Tracy)等等。如托德·吉特林28所说,这类影片“花在宣传上的钱比电影本身占据了更多的文化空间”。在一个时期内,公众的注意力范围都会为一部电影留有空间。因此,在大肆宣传之下,这类电影中的某一部肯定会成为占据公众注意力的那一部。不论习惯注意广告还是蔑视广告,美国(通常还有欧洲和亚洲)的每一个人都会知道这部电影。

投放重磅炸弹的理想时间是每年的 6 月。到了 6 月,这类电影的观众——青少年刚从学校里涌出来,早就准备好揣着他们攒的零花钱奔向影院售票处了。但猛烈的宣传攻势早在临近春季学期时就开始了,第一批宣传材料早已散发完毕,第一批 T 恤衫开始堆满批发商的仓库,第一批洋娃娃和新颖小巧的小玩意儿开始出现在各大购物中心。每到 6 月,孩子们就像巴甫洛夫的狗29一样馋得直流口水,最新上映的恶俗电影几乎早已胜券在握,不论它有多么糟糕。我用“几乎”这个词,是因为这套办法偶尔也有不奏效的时候。1980 年迈克尔·西米诺拍摄的《天堂之门》(Heaven’s Gate)耗资 4400 万美元,本该成为这种幼稚却成功的重磅炸弹,用一位评论家的话说,到头来竟“完全没有条理”,专栏作家文斯·斯塔腾(Vince Staten)则评论道:“总的来说,这应该归功于快要破产的联美公司30。”(旁白:真是苍天有眼啊!)其实,电影《现代启示录》也一样恶俗,但不知为什么,很少有人发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