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第2版①序言 等级、格调,新的社会话题(第4/4页)

若按此分析,便有三个问题需要讨论:一、引进西方思想是否是“炒冷饭”;二、何为“冷饭”何为“热饭”,标准如何定;三、是否只有“热饭”可炒而“冷饭”不可炒。

对于第一个问题,只要具有常识判断能力的人就可以回答,因为中国正是在引进和借鉴西方思想的过程中,开始自己的启蒙和现代性进程的。没有西方思潮的“东渐”,中国仍会在闭关锁国的黑暗笼罩之中沉睡。

第二个问题则相当关键。一百年来,中国对引进“西学”的选择充满血腥的斗争,恰恰因为有此排他性的“冷饭”和“热饭”之分。认为某一理论“热饭”者,便很容易将其视为惟一“真理”,对其他西方思想尽数排斥。而其判断标准,似乎只有一条,即能否为实现其一己的政治目的所用。不能为其所用者,一概作为“冷饭”扫荡之,绝不容许“败坏”国人的精神。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一习惯仍然未改,即使是一本谈论生活格调与社会等级关系的书,也未能幸免被斥为“冷饭”的命运。

第三个问题最说明价值取向。我以为,有些被视作“冷饭”的东西恰恰是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只有不断地“炒”才能使其价值彰显出来。

这篇序言本不欲讨论严肃问题,然而“生活格调”引发的“等级”和“品味”大争论,实在让人无法不“严肃”。也许只有本书作者赞赏的“另类”一族,能真正游离于种种喧嚣之外,不为等级焦虑所困扰。

书通常是给读书人看的,不读书的人有其他的消遣方式。但如果一本书内容严肃却进入了大众阅读领域,则它的话题必然与大众有关。《格调》就是这样的书,无怪书出版后引出了一大堆克隆品种,妄图靠着相似的外貌蒙骗读者的钱财。如今一切都已风平浪静,再读此书,仍有无限乐趣。于是重新修订了文字,再加上敝人一篇描写中国人生活格调的拙作,重新授权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飨读者。

石 涛2002年2月于北京


① 2002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者注

② 相对开放的后现代社会而言,前现代社会较为封闭,除了社会生活,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封闭。——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