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俄国与瑞典之争

为了争夺东北欧的霸主地位,俄国与瑞典进行了多次战争

公元1698年,沙皇彼得启程前往欧洲,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西欧之旅。他途经柏林,前往当时工商业最发达的荷兰和英格兰。当他还是个小孩子时,彼得用自制的小船在父亲的乡间池塘里划水,差点儿被淹死。这种对水与生俱来的酷爱伴随着彼得的一生。在现实中,这种恋水情节促使他执著地为俄罗斯这个内陆国家开辟一条通往公海的通道。

当这位苛刻无情的青年统治者在海外考察期间,一群聚集在莫斯科的旧体制的拥护者们开始破坏他的所有改革。皇室卫队斯特莱尔茨军团突然发动叛乱,迫使彼得飞速返回国内。他自任首席行政官,将斯特莱尔茨的成员全部处死。叛乱的首领,彼得的姐姐索菲亚被囚禁在一所修道院。这样一来,彼得凭着毫不留情的铁腕手段使他的统治得到巩固。1716年,当彼得第二次前往西欧时,又发生了一次叛乱事件。这次,反叛军的首领是彼得半疯癫的儿子阿利克西斯。彼得被迫又一次火速返回。阿利克西斯在囚禁他的牢房里被活活打死。那些旧式的拜占庭的追随者被迫艰辛跋涉几万千米,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一座铅矿,并在此终老余生。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对他不满的暴动,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得以放手进行改革。

我们很难列出彼得改革的年表。他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他并不遵守任何章法。他火速地颁布各种法令,多得让人难以计数。彼得仿佛觉得,在此之前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错误的。所以,必须在尽可能快的时间里使整个俄国得到改变。到他死的时候,彼得成功地为俄罗斯留下了一支20万人的训练有素的陆军和一支拥有50艘战舰的海军。旧的政府体制在一夜间被废除了。名为“杜马”的贵族议会被解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沙皇身边的一个由国家官员组成的咨询委员会,称为参议院。

俄罗斯被划分为八大行政区域,即行省。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建起了城市,修筑了道路。沙皇心血来潮地建立起各种工厂,根本不考虑是否接近原材料的产地。多条运河在开挖之中,东部山脉的矿藏也得到了开发。在这片到处充斥文盲和愚昧的土地上,大兴教育,中小学校普遍建立起来,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医院及职业培训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新俄罗斯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他鼓励荷兰造船工程师以及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工匠到俄罗斯定居。印刷厂纷纷建立,不过所有出版的书籍必须由严厉的皇家官员严格审查。一部新法典面世了,详细规定每个阶层必须承担的义务。所有的民法与刑法体系都被收集并印制成卷装书。老式俄罗斯服装被明令禁止,帝国警察手持剪刀,守候在所有的乡间道口,一夜间将长发披肩、胡子满脸的俄罗斯山民变成面容干净、修饰一新的文明西欧人。

彼得大帝在荷兰造船厂里

在宗教事务上,沙皇绝不容忍任何人与之分享权力。在欧洲出现过的教皇与皇帝的权力之争,根本不可能发生在俄罗斯。1721年,彼得自任俄罗斯教会的首脑,莫斯科主教被废除,神圣的宗教大会成为国家一切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

但是,由于旧势力在莫斯科根深蒂固,这些改革都无法成功,于是彼得决定迁都,建设新都的地址被选在波罗的海沿岸不宜人居的沼泽地带。1703年,彼得开始开发这片土地,40万农民花费数年时间艰苦施工,为这座新的帝国城市奠定基石。瑞典人进攻彼得,企图摧毁这座新建的城市。奴役和疾病使成千上万参与筑城的农民丧生,但工程不分冬夏仍顽强地继续着。不久这座人造城市就在荒凉的沼泽地上耸立起来。1712年,它正式被宣布为“帝国首都”。又过了十几年,它已拥有7.5万居民。尽管泛滥的涅瓦河水每年都要将整个城市淹没两次,但彼得以无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修建了堤坝和运河,洪水不再为害城市。彼得战胜了大自然。当1725年彼得去世的时候,圣彼得堡已经成为北欧最大、最辉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