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英国革命(第5/7页)

接着是阴谋和反抗时期。苏格兰长老会发生了叛乱,反对英格兰清教徒。1648年8月,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盆地激战三昼夜之后,结束了第二次内战,并攻占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与此同时,克伦威尔的士兵们早已厌倦了不切实际的谈论,不愿在宗教辩论上浪费时间,他们决定自己采取行动。他们冲进议会,除掉了议会中所有不赞成清教徒教义的人。于是,旧议会剩下的其他代表控告国王犯了严重的叛国罪。上议院拒绝参加审判,因此一个临时成立的特别审判团判处国王死刑。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神情平静地从白色大厅走上了断头台。那一天,神圣的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第一次处死了一位未能对自己在现代国家中的地位做出正确理解的统治者。

国王查理被处死后的那段时期通常被称作克伦威尔时期。这位开始并不合法的英格兰独裁者,于1653年被正式推为护国公。在他统治的5年间,他继续奉行伊丽莎白女王广受欢迎的路线。西班牙再度成为英格兰的主要敌人,向西班牙人开战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神圣大事。

英国的商业和商人的利益被置于最优先考虑的地位,最本质的新教教义得到了切实的维护。在维持英格兰的国际地位上,克伦威尔是成功的。然而在社会改革方面,他却遭到惨败。毕竟,世界是由许多人共同组成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极少一致。从长远来看,这似乎是一种明智的准则。一个仅由少数人组成,由少数人领导并为少数人服务的政府是不可能长久生存的。在反击国王滥用权力的行动中,清教徒是一支代表进步的正义力量,而一旦作为英格兰的绝对统治者,他们的严苛的信仰原则确实让人无法忍受。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他严厉的统治已经使得斯图亚特王朝不费吹灰之力就复辟了他们的旧王朝。事实上,流亡的王室成员受到了人们“救世主”般的欢迎。在他们眼里,温和的清教徒们的虔诚枷锁和查理一世的暴政同样令人难以忍受。只要斯图亚特王室的接班人愿意忘记他们不幸的已故父辈所一再坚持的“神圣君权”,承认议会在统治国家方面的至高权力,人们还是愿意做忠诚的臣民。

整整两代人为实现这样的安排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不过斯图亚特王室显然没有从老国王的悲剧中吸取教训,而且恶习难改。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继位。他虽然性格温和,却是个无能之辈。他天性的懒惰,与生俱来的追求安逸的本性,加上能够对所有人撒谎,使他暂时避免了与自己的臣民发生公开冲突。1662年,他通过了《统一法案》,将全体不信奉国教的神职人员清除出各自的教区,彻底摧毁了清教徒的势力。1664年,查理二世又通过了所谓的《秘密集会法令》,以流放西印度群岛作为威胁,试图阻止不信奉国教者出席宗教集会。这看起来又回到了“君权神授”的老路。人民开始流露出过去众所周知的不满现象,议会也在为国王提供资金的事情上碰到了很大的困难。

既然无法从一个心怀不满的议会手中得到资金,查理二世便私下从他的近邻兼表兄,法国的路易国王那里借款。他以每年20万英镑的代价出卖了他的新教盟友,还暗自得意地嘲笑着议会的那些可怜的傻瓜。

经济上的独立,一夜之间使查理国王对自己的力量有了很大的信心。他曾在自己的天主教亲戚中流亡了很多年,对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免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感。或许,他能使英国回归对罗马的信仰。于是,查理颁布了一项《赦罪宣言》,取消了那些压制天主教徒与异教徒的旧法令。这一行动正好发生在查理的弟弟詹姆斯成为了一名天主教徒的时候。所有这一切不免让人们产生怀疑。他们开始担心这是教皇策划的又一个可怕的阴谋。一股新的骚动正在岛上悄悄蔓延。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够阻止内战的再次爆发。因为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国王专制,还是天主教信仰,甚至是“君权神授”,都比同一民族同胞之间自相残杀要好。然而另一群人并没有这么宽厚,他们是大家都害怕的异教徒。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教义,他们的领导者是那些不愿看到绝对王权重来的位高权重的贵族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