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的人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城市的空气是自由的。”

中世纪的早期是欧洲人开拓疆土、建设家园的时代。这时有一个民族强行闯入了西欧平原,并将大部分土地据为己有。这个民族,他们以前一直居住在罗马帝国东北部境外,那里全是森林、高山和沼泽地。像有史以来所有的开拓者一样,他们生性爱动,居无定所。他们精力充沛地砍伐森林,开荒放牧;他们也以同样的精力相互厮杀。他们中很少有人居住在城市里,因而他们远离城市。他们喜欢放牧,这样就能够感受大自然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如果对一个地方心生厌倦,他们便毫不犹豫地拔起帐篷,收拾家什,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自然的法则是优胜劣汰。只有坚强的战士和跟随她们的男人勇敢进入荒野的女人幸存了下来。就这样,他们逐渐成为一个强健坚韧的种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整日忙碌的他们无暇顾及生活中那些优雅精致的东西,也没有时间去抚琴吟诗、闲谈瞎扯。教士作为村里唯一“有学问的人”(在13世纪中期以前,一个会读能写的男人一般被视为“娘娘腔”),人们都仰赖他解决那些没有直接实用价值的问题。同时,那些日耳曼首领、法兰克男爵或诺曼底大公们(不用管他们的名字或头衔),他们各自占据着自己那份原来属于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土地,在帝国昔日辉煌的历史废墟中重建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看起来是如此完美,他们对此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们竭尽全力地管理好自己的城堡和周围的村庄,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们像所有软弱的“凡人”一样,是虔诚的宗教徒,默守着教会的清规戒律。他们对国王或皇帝忠心耿耿,小心翼翼地与那些遥远而又危险的君主们保持良好的关系。总而言之,他们做事力求稳妥适度,既能公平地对待自己的左邻右舍,又不损害自己的利益。

城堡和城市

他们也发现自己所处的并非是一个完善的世界。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还是农奴或者“佃农”,尤其是那些雇农。他们不仅和牲畜同吃同住,地位也和牲畜一样,只是土地的附属品。他们的命运谈不上特别幸福,也算不得异常悲惨。作为一个人,他们还能期望怎样呢?主宰着中世纪生活的伟大上帝,肯定想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尽善尽美。所有人都认为,既然上帝决定了必须同时存在着骑士和农奴,那么教会中这些诚实的孩子,就没有责任对这样的安排提出质疑。因此,农奴们也没什么好抱怨。如果说劳累过度,他们就会像没有养好的牲畜一样死去。于是,主人们不得不稍微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条件。除此之外,还能怎样呢?但是,如果世界的进步是由农奴和他们的封建领主负责的话,那我们现在还有可能在12世纪的模式下生活。比如,牙痛的时候,念一番“啊巴拉卡,达巴拉啊”,靠神秘的咒语抵御肉体的疼痛。他们对牙科的科学医疗方法反而持蔑视的态度,认为来自穆罕默德的东西是邪恶的,是毫无用处的。

中世纪的城镇

当你们长大之后,你们会发现身边有许多人并不相信“进步”。他们将我们这个时代某些人的可怕行为向你证明“世界从来如此,毫无变化”。不过我倒是希望,你们不要太受这种论调的蛊惑。你应该明白,我们遥远的先祖几乎花费了100万年的时间才学会直立行走。又过了几个世纪,他们动物般的嘟哝声才发展成为人类可以理解与沟通的语言。书写艺术是人类在4000年前才发明的,它是一种能够把我们的思想保留下来的艺术。没有它,人类的任何进步都是不可能的。祖辈时代非常前卫,那种驯服自然力为人类服务的新奇思想,到现在已经成为“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因此在我看来,我们人类其实是以一种闻所未闻的速度向前发展。或许,我们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太在意了,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趋势在一定的时候必然会扭转。到那时,我们会集中力量去解决那些与健康、工资和城市建设等毫无关系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