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这座城没有不战而降(第2/5页)

蒋介石一直不吭声。

这时候,有一个人站了起来,朗声说:“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面对总理在天之灵?”[1]

蒋介石点头:“南京还是要守一下的。”

那个发言的人,叫唐生智。

3

唐生智,湖南东安县人,出生于名门望族,祖父唐本友,官拜清朝广西提督。

因为政见不和,唐生智一生有三次反蒋,其中两次导致蒋介石下野。但最终两人握手言和。不过无论如何,唐生智肯定不是蒋介石的嫡系。

唐生智常年信佛,人称“佛教将军”,但他的部队,其实战斗力很强。北伐战争时期,以唐生智的湘军第四师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是整个北伐部队里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

唐生智在会议上力挺死守南京,其实是有些出人意料的。有人后来曾揣摩,当时不如意的唐生智,可能是希望借这次机会,重新掌握军权。

但当时的南京危在旦夕,哪怕是出于私心,又有多少人敢出面主持这样的危局?

蒋介石随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那么唐生智手里有多少牌可打?说实话,实在不多。算上淞沪会战退下来的残兵,有七个军,但因为都是编制不全的部队,所以满打满算,只有十五个师,大约10万人——按照另一种确切的说法,大概8万人左右,还是士气低落的8万人。

淞沪会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但也损失惨重

而日本方面,因为是要攻占敌人的首都,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整个投入的兵力为30万人左右,南京正面战场大约聚集了10万日军,携带大量优势装备。

但唐生智还是决心死守。

为了表示决心,唐生智向交通部长俞飞鹏提了一个要求:把唯一能从南京出逃的长江边的下关码头到对岸浦口码头的轮渡和各类船只全部撤走。唐生智还要求驻防江对岸的中国军队:凡由南京向北岸渡江的任何部队和军人个人,都必须制止,必要时“可以开枪射击”。

有一种说法,说唐生智接受了守卫南京的任务,但第二天就把家眷都转移了。但从唐生智儿子的回忆和其他一些史料来看,唐生智和他的家人都留在南京,直到最后一刻。

唐生智曾回忆当时他和蒋介石的一段对话:

唐:我同意守南京,掩护前方部队的修整和后方部队的集中,以阻止和延缓敌人的进攻。

蒋:哪一个守呢?

(唐生智回忆:当时没有一个人作声。)

蒋:如果没人守,我自己守。

唐:用不着你自己守,派一个军长或总司令,带几个师或几个军就行了。

蒋:不行,他们资历太浅。

第二天,蒋介石又找到唐生智。

蒋: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么就是我留下,要么就是你留下。

唐:你怎么能留下呢?与其是你,不如是我吧!

蒋:你看把握怎么样?

唐:我只能做到八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从后面发展的情况看,唐生智应该是做到了后四个字,却没有做到前四个字。

4

1937年12月7日,日军全面攻城的一刻,终于来临。

清晨,在占据绝对优势的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掩护下,日军开始向南京城外的第一道防御阵地展开猛烈攻击。

其实从12月1日开始,日军就开始轰炸南京,12月3日,开始对南京周边发动正式攻击,仅仅用了4天,就三面突破,推进到了南京城外的第一道防线。

日军在中国战场投入了240毫米榴弹炮,其1发重达200公斤的炮弹,在中国战场上没有什么工事可以阻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