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

你如果没听说过抗战期间的二十九军,那你应该听说过赫赫有名的“大刀队”;如果你没听说过“大刀队”,那你肯定知道有一首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今天,我们就要说说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对不起,可能这个故事,并不像我以前的故事那样,能让你热血沸腾。

1

1933年3月6日这一天,西北军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接到了一纸军令:将部队布防冷口经董家口、喜峰口、罗家峪至马兰关一线的长城关口。

这一刻,二十九军上下都知道:要和小日本真刀真枪干了!

这一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两年。

在占据了东北三省后,野心膨胀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早已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将手伸向了华北。

1933年元旦夜,日军炮击山海关,两天后,将刺眼的太阳旗插上了“天下第一关”。前方将士浴血奋战(两个营全部殉国),后方东北军元老、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

日军随即向延绵的长城一百多个关口发动全面进攻。

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有特殊的含义。当长城烽烟燃起的时候,就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

喜峰口大刀队
“长城抗战”的守军

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受命加入的,就是“长城抗战”,而让二十九军一战成名的,就是这场大抗战中的“喜峰口大捷”。

2

关于“喜峰口大捷”,历史教科书上已有不少交代,我们这里只再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3月6日,二十九军接到军令,3月7日,二十九军接防喜峰口阵地。3月9日,日军铃木、服部两个旅团进犯喜峰口,并率先抢占高地。从9日夜到11日夜,二十九军与日军展开血战。12日凌晨,二十九军109旅旅长赵登禹身先士卒,率500人大刀队夜袭日军阵地,刀光飞舞,日军鬼哭狼嚎。据战报,共砍死砍伤敌人逾千名,缴获坦克11辆、装甲车6辆、大炮18门、机枪36挺、飞机一架,还有日军御赐军旗、地图、摄像机等。

这就是著名的“大刀队”夜袭。后来,作曲家麦新在上海为此专门谱写一曲,就是现在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大刀进行曲》。

3月16日,日军放弃喜峰口,改向罗家峪进攻。“喜峰口大捷”由此声名远扬,而二十九军和他们的“大刀队”更是名震天下。

“喜峰口大捷”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方面在一败再败、退无可退的情况下,第一次让气焰嚣张的日军受挫,确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我们今天要讲的,不是这场大捷,而是这场大捷背后所体现的三个问题。

3

第一个问题,是这场战役的本身。

二十九军在“长城抗战”中以“喜峰口大捷”一战成名。但整场战役,其实不是二十九军一家在打。

事实上,除了二十九军这支西北军外,在“长城抗战”中浴血奋战的,还有东北军和中央军。

其中,东北军王以哲的一〇七师,以及中央军第十七军的关麟征二十五师,在古北口以及南天门一带的阵地打得尤为惨烈,是整个“长城抗战”中时间最长、过程最激烈的战斗。

但这场各路军队汇集,倚仗长城险关,与日军殊死一战的“长城抗战”,最终其实是失败了。

东北军高级将领王以哲,是张学良亲信,也是“西安事变”的主要策划人和实施人之一。1937年2月,东北军兵变,王以哲遇害

“长城抗战”中中国军队一共投入了约30万人,而作为对手的日本关东军,一共只有8万人(其中包含3万伪军)。中国军队伤亡4万人,而日本军队,根据他们自己公布的数字,是2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