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第3/4页)

武汉革命党人的总指挥差点被抓,外出避难,总参谋长被炸弹炸伤,还在养伤。

这场迫在眉睫的革命,到底是爆发,还是不爆发?

6

时间到了1911年10月10日,晚上7点。

武汉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

离原来约定的起义时间,已经过去了19个小时。

全城戒严中,二排排长陶启胜开始查房了。在查房的过程中,陶启胜发现正目(相当于班长)金兆龙和士兵程正瀛在擦枪(一说在睡觉,“擦枪说”出自熊秉坤回忆录,可信度高),旁边放着一堆子弹。

在全城紧张的气氛中,陶启胜立刻质问这两个人在干什么。

“以防不测。”金兆龙回答。

“是不是想造反?”陶启胜一把抓住金兆龙。

“造反又怎样!”金兆龙索性豁了出去。

“来人!抓起来!”陶启胜对外面的人大喊,然后脑后就挨了一枪托——一旁的士兵程正瀛动手了。

熊秉坤,因为组织第八营率先起义,被孙中山称为“武昌第一枪”,后又被人称为“熊一枪”

情知不妙的陶启胜转身就跑,程正瀛抬手一枪,正中陶启胜腰部。

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就是这样打响的。

枪声惊动了营外的工程第八营的代理管带阮荣发、右队队官黄坤荣和司务长张文涛,他们闻声奔进营内,结果被程正瀛及其他闻讯赶来的起义士兵全部击毙。

阮荣发临死前还喊了一句:“此事做不得!要诛九族!”

枪声同样惊动了营外的另一个班长:熊秉坤。

熊秉坤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班长,而是革命党在工程八营的总代表。就在前一天起义暴露之后,熊秉坤在10日的早餐时间就串联好全营的革命弟兄:名册已经被搜集去了,反正是一死,晚上听枪声,起义。

只是这一枪,不是熊秉坤先打的,而是程正瀛打的。

既然枪声已响,熊秉坤就索性吹起了哨子——全部集合!开干!

7

枪声响起的时候,武昌城内各个军营都已经开始骚动起来。

虽然没有了总指挥,也没有了参谋长,但新军各营的革命士兵,就像昨天孙武脸盆里的那盆火药,只需要一个香烟火星,就能引发剧烈的爆炸。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已很熟悉: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炮轰了总督府,一夜激战,占领武昌全城。

一天后,汉阳起义成功。

两天后,汉口起义成功。

四十八天后,清朝内地十八个省,有十四个省宣布独立。

八十一天后,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一百二十四天后,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武昌起义革命军,背后是革命军旗帜“十八星旗”

馒头说

读完本篇会觉得“武昌起义”完全是一场偶然事件。

其实,历史哪有那么多偶然。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就像我在文中提到的那样——中国就像宝善里14号那个堆满火药的房间,只需要一点火星,就可以点燃。

更何况,“武昌起义”毕竟是事先做过很多准备工作的。虽然起义的前夜还有当天,各种场面都显得有些乱,但历史的大方向是绝对不可能改变的,不是1911年10月10日,也会是在未来不远的某个日子,不是蒋翊武这批人,也会是另外一批人。

此外,虽然这篇文章的笔调有些轻松,但那场革命,是真实且惨烈的。比如那一夜一起被捕而没有逃出的蒋翊武同伴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三人,被拷打后坚决不吐露一点情报,在凌晨都被斩首示众。

而在那一夜被人熟知的那些名字:蒋翊武、孙武、程正瀛、金兆龙、熊秉坤、邓玉麟,他们人生的结局都不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