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将军”的自我救赎之路

读过中学历史课本的,应该多少都会知道“张自忠”这个名字。进一步的,知道他是一名国民党将领,牺牲了。大概偶尔也会和“张治中”这个人名混在一起。但张自忠的故事,远不止那么简单。

1

张自忠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的一个官宦之家,没错,他还当过清朝人。关于他的童年,我们一笔略过,只需要知道一点:他最喜欢读《三国演义》和《精忠说岳》。

一般来说,一个人小时候喜欢读的书,会对他的性格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现在,让我们一下子把时间跳到1931年。

这一年,清朝早就寿终正寝,中华民国也走过了19个年头。

这一年,张自忠40岁。

他从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后,投奔冯玉祥,从一名排长做起,在1931年,已经成为冯玉祥“西北军”中的一员悍将。这一年,“西北军”被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张自忠任三十八师师长。

张自忠

一个师长,在历史上是很难留下什么痕迹的。

但只过了6年,在1937年,张自忠的名字就被全国熟知了,是以一种非常耻辱的形式:汉奸。

2

事情说起来,也不算太复杂。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逼近北平。

当时平津,由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和爱将张自忠据守。二十九军之前打过“长城抗战”,获得了著名的“喜峰口大捷”,是有名的抗日军队。但在占据了华北之后,宋、张二人还是有“军阀思维”,认为平津是自己的地盘,蒋介石的中央军别进,我们自己与日本人周旋。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宋哲元还是张自忠,都对日军全面侵华的决心估计不足,一心以为和日本亲善,可以保住自己的平津地盘。张自忠甚至还代表宋哲元,专门去日本做过访问。

可是日本人一点都没给他们面子。

兵临城下之时,宋哲元以“保留西北军一点底子”为由,带着大部队先撤了。他把那副烂摊子丢给了张自忠。当时,张自忠是天津市市长,在北平治病。

宋哲元走的时候,张自忠说了一句:“我怕要成了汉奸了!”

果然,北平孱弱的兵力,根本无法防守日军。张自忠最终决定,在城里各处张贴安民告示,放日军入城。

那一天,北京的老百姓起床后发现,国民革命军全撤了,到处是安民告示。他们瞬间就明白了——这是投降啊!

日军不费一枪一弹,进入北平城。

(关于这段故事的详细始末,可以参看本书收录的另一篇文章《“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

张自忠不愿真成了汉奸。他先是逃进一家德国医院,然后再通过其他方式,潜逃出城。

但不战而丢北平,这个责任,张自忠确实难辞其咎。

全国的报纸铺天盖地地羞辱张自忠,人们给他个四字评语:“自以为忠!”

3

北平城被破一个月后,张自忠因“放弃责任,迭失守地”,被撤职查办。不久后,张自忠得到了一个军政部的闲差。

那时候的张自忠,终于彻底醒悟了。

他给蒋介石写了一封血书。但直到李宗仁、程潜等人力荐,正处于用人之际的蒋介石,才半推半就,让张自忠回到自己的老部队,代理第五十九军军长(原三十八师扩编)。

日军进入北平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张自忠就想好了自己的归宿。

从1938年2月开始,张自忠带着他的五十九军,开始了他们“自赎式”的拼死战斗。

在3月的“临沂战役”中,张自忠不计前嫌,率五十九军急行军支援死守临沂的庞炳勋部(庞炳勋在中原大战时曾差点要了张自忠的命),血战七昼夜,击退日军中号称“铁军”的第五师团。这一战,打得日本人刻骨铭心,同时也让全国都知道,张自忠原来是抗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