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动乱始末 肃宗即位(第3/3页)

显然,杨国忠固然是死敌,杨玉环也是障碍。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杀了杨国忠之后还要杀杨贵妃——如果留下这个女人,谁知道她什么时候嘴里又会含块石头呢?

杨玉环非死不可。

这一点,皇太子、高力士和陈玄礼都心知肚明。至于他们是进行了密谋,还是心照不宣地听任禁卫军闹事,已经不再重要。就连唐玄宗,恐怕也看清楚了大势所趋,这才不但在马嵬坡放走了李亨,还对他的称帝表示追认。

一切都那么机缘巧合,又那么顺理成章。

当然,该上演的戏码还得照演不误。礼治的中国从来就是政治舞台,忸怩作态是必须要走的过场。因此,李亨即位之前,臣僚的劝进需要多达五到六次,太子才能装着不得已而顺从民意。总之,新历史总算拉开了帷幕,尽管拥戴肃宗的官员其实寥若晨星,正如他的政府不过草台班子。

然而事实证明,这一步又走对了。肃宗即位的消息传出以后,当月就有安禄山手下五千同罗将士向朔方投诚,大唐的京兆尹(首都市长)和长安县令则在西市(外贸区)率众欢呼,杀叛军数千人,然后浩浩荡荡奔赴灵武。[56]

接着,李泌(读如必)来了,带来了平叛方略。郭子仪和李光弼也来了,带来了精兵强将。这是肃宗时期最为重要的三个人物。有了他们,在灵武城楼草草登基的肃宗皇帝才不再是孤家寡人,大唐的复兴也才有了希望,虽然这过程漫长曲折得就像黄河,必须走过九曲十八弯。

[46]见《旧唐书·韦见素传》,《新唐书·韦谔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47]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同时参看《旧唐书·肃宗纪》。

[48]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同时参看两《唐书》之李倓传。

[49]见《旧唐书·肃宗本纪》。

[50]见两《唐书》之肃宗本纪,《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七月条。

[51]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即认为“太子未决”是指没有决定何时动手。

[52]见两《唐书》之陈玄礼传。

[53]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两《唐书》之王思礼传。

[54]请参看彭丽华《安史之乱》。

[55]见两《唐书》之杨贵妃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二月条。

[56]见《旧唐书·肃宗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