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动乱始末 渔阳鼙鼓(第3/3页)

封常清被杀后,边令诚又奉命来杀高仙芝。高仙芝悲愤满腔地对边令诚说:遇敌而退,我死有余辜。但,以贪污军粮军饷为罪名,这是诬陷。上有天,下有地,三军将士个个都在,足下莫非真不知道我高仙芝有没有贪腐罪?

边令诚不回答。

高仙芝便对部下说:弟兄们,我把大家召来,原本是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现在却只想讨句公道话。如果我真的贪污了诸位的粮饷,就喊有罪;没有,请喊声冤枉。

结果,三军将士齐呼冤枉,吼声震地。[15]

此案影响长远。就唐代而言,它开启了宦官干政左右朝局的祸端。就历史而言,同样的错误明代还要再犯。这就不能不做出深刻检讨,但也只能留待将来。因为宦官之祸要到明代才登峰造极,才真正令人发指。

唐玄宗却一点都没发现错了。照理说,他应该知道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何况被杀的还是既忠心耿耿又英勇善战的名将!他也应该知道,如果不是高仙芝采纳封常清的建议退守潼关,自己根本就不可能稳坐在长安。现在,大敌当前而长城自毁,他又靠谁去抵挡来势汹汹的安禄山?

皇帝想到了哥舒翰。

[1]请参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条。

[2]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据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

[4]以上见《新唐书·安禄山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天宝十载二月条,同时请参看彭丽华《安史之乱》。

[5]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四月条。

[6]见《旧唐书·安禄山传》,同时请参看彭丽华《安史之乱》。

[7]关于安禄山起兵以及下表所列事件日期,同类著作有不同说法,本书均据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的考证,不争论。

[8]见《安禄山事迹》卷中,《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条。

[9]据《新唐书·杨国忠传》,安禄山起兵范阳后,曾说:国忠头来何迟?

[10]见两《唐书》之封常清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条。

[11]请参看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

[12]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二月条,封常清一败于武牢,二败于葵园,三败于上东门,四败于都亭驿,五败于宣仁门,终于不敌而西走。另,据《资治通鉴》,叛军进攻洛阳是在十二月十二日丁酉;据《旧唐书·封常清传》表章,封常清十二月七日与敌交兵,十三日败走,洛阳保卫战共六天。

[13]见《旧唐书·封常清传》表章。

[14]见《旧唐书·封常清传》,《新唐书·高仙芝传》。

[15]以上见《旧唐书·封常清传》,《新唐书·高仙芝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二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