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大事年表(第2/3页)

317年(建武元年)冬,晋愍帝被杀。

318年(太兴元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帝位,是为晋元帝,东晋开始。同年刘聪卒,子刘粲继位,后被杀,刘曜自立称帝。

319年(太兴二年),刘曜还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刘曜部将石勒称赵王。

322年(永昌元年),王敦兵临建康城下。晋元帝司马睿卒,子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

324年(太宁二年),王敦卒,王敦之乱平。

325年(太宁三年),晋明帝司马绍卒,子司马衍继位,是为晋成帝,年五岁,庾太后临朝,王导和庾亮辅政。

327年(咸和二年),苏峻之乱起。

328年(咸和三年),石勒擒杀刘曜,前赵亡。

329年(咸和四年),苏峻之乱平。

330年(咸和五年),石勒称帝,国号仍用赵,史称“后赵”。后赵拥有北方大部,与东晋隔淮河对峙。

333年(咸和八年),石勒卒,子石弘继位。

334年(咸和九年),李雄卒,李雄子李期杀继承人李班自立。石虎杀石弘。

337年(咸康三年),鲜卑豪帅慕容皝(读如恍)称燕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

338年(咸康四年),李寿杀李期自立,改国号为汉。

339年(咸康五年),王导卒。

340年(咸康六年),庾亮卒。

342年(咸康八年),晋成帝司马衍卒,弟司马岳继位,是为晋康帝。

343年(建元元年),成汉国李寿卒,李势立。

344年(建元二年),晋康帝司马岳卒,子司马聃继位,是为晋穆帝,年两岁。

345年(永和元年),桓温任荆州刺史。

347年(永和三年),桓温伐蜀,李势投降,成汉亡。

349年(永和五年),石虎称帝,不久卒,内乱起。

350年(永和六年),石虎养子汉人冉闵篡位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

351年(永和七年),后赵帝石祗被其部下所杀,后赵亡,立国三十三年。氐族豪帅苻健自称天王大单于,都长安,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352年(永和八年),燕王慕容隽擒杀冉闵,冉魏亡。慕容隽称帝,都邺,史称“前燕”。同年苻健称帝。

354年(永和十年),桓温伐前秦,兵至灞上。

356年(永和十二年),桓温大败姚襄,入洛阳。

357年(升平元年),前秦苻健继承人被苻坚所杀。

361年(升平五年),晋穆帝司马聃卒,司马丕继位,是为晋哀帝。

364年(兴宁二年),葛洪卒。

365年(兴宁三年),晋哀帝司马丕卒,弟司马奕继位,是为晋废帝。

369年(太和四年),桓温伐前燕。

370年(太和五年),前秦大破燕军,前燕亡。

371年(太和六年)十一月,桓温废司马奕,立会稽王司马昱,是为简文帝。

372年(咸安二年)七月,简文帝司马昱卒,遗诏以桓温辅政,依诸葛亮、王导故事。太子司马曜继位,是为孝武帝。

373年(宁康元年)七月,桓温卒。

374年(宁康二年),日耳曼蛮族诸部开始大举入侵罗马帝国,欧洲民族大迁徙。

376年(太元元年),前秦伐前凉,前凉亡,立国五十七年。之后,前秦又伐鲜卑拓跋部所建之代国,代亡。至此,中国的北方完全由前秦统一。

383年(太元八年),秦晋淝水之战。

384年(太元九年),前秦苻坚部将鲜卑人慕容垂自称燕王,史称“后燕”。慕容泓称济北王,史称“西燕”。羌人姚苌称秦王,史称“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