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祸起萧墙 天子挨打(第2/2页)

郑庄公采纳了公子突的建议,命令各部只要看见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结果岂止陈军,就连蔡军和卫军也一起奔逃,周军则一片混乱。郑军两面夹击,周军大败,桓王自己也被一箭射中了肩膀。

活捉桓王,只需举手之劳。

然而郑庄公却表现出君子风度。他拒绝了下属乘胜追击的建议,不但任由桓王逃之夭夭,还派祭仲去劳军,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郑庄公说,君子不为已甚,何况是欺凌天子?能保住江山社稷,就可以了。

郑庄公很明智,他知道适可而止。

周王室却威风扫地,体面不存。是啊,如果所谓“共主”竟然不过是战败之国,还有什么资本和资格号令天下?

庄公手下这一箭,拉开了新时代的帷幕。

[7]本节事见《左传》之隐公三年、六年、八年、十一年,桓公五年。

[8]鲁隐公九年,郑庄公伐宋,便借用了王命;隐公元年,郑庄公伐卫,便动用了王师。

战前,郑国大夫向庄公指出:以往两军交战,讲究三军对垒,中军先出,左右随之。但此次战役,中军是周王亲率精锐部队,战斗力强,而左右陈、蔡、卫皆乌合之众,战斗力低。他建议,此战郑军中军应稳而不发,由左右军向敌方左右军发起冲锋,对方左右军如若溃败,必将影响中军士气,此时郑军中军再发起冲击,周军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