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贵 阳(第2/2页)

那座庙称作“弘福寺”,今天还矗立在那里,但是正在进行修缮,到处乱糟糟的。虽然建寺的故事很奇特,环境也很优美,但位于黔灵山山顶之上的弘福寺并不那么吸引人,它只不过是一个烧香捐钱的地方而已。我烧了香、捐了钱,来到寺院后面的墓塔林,心想,不知赤松的法力是否在这个时代也有施展的空间。但不容我多想,天又开始下起雪来,我赶紧往山下走。下山途中在路边卖茶的小摊上停留片刻,捧着一杯热茶暖了暖手,从另外一位小贩那里买了些炸馒头吃了。然后,我上了一辆公交车,一路穿过贵阳市来到南郊。

乘坐公交车穿过城市的时候,呛人的煤烟味熏得我直捂鼻子。冬天里,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弥漫着煤烟味。我用手把嘴和鼻子全部捂起来,一直到公交车把我放在贵阳最有名的景点——甲秀楼为止。甲秀楼建在南明河上,“甲秀”的意思是“科甲挺秀、人文甲天下”。

黔灵山弘福寺

甲秀楼是一座出色的建筑,其所处的环境也同样风光宜人。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也就是1598年,建在河中间的一块巨石之上,为了纪念拦水堤坝的完工。之后数次重建,有桥衔接两岸。我走到河的中间,从外面向里张望,三层的楼阁里面空荡荡的,只展出了一些家具,而家具似乎是为逐客而设计的。我接受了这种暗示,当我从楼中走出的时候,我注意到另外一个更雄伟的建筑矗立在河对岸,那是观音殿,正从“文革”的废墟中拔地而起,它还未建完,于是我返身回宾馆。

再过几条马路就到宾馆时,我又在一条小街上停下,去看一看另一个古代楼阁。这座古楼称作“文昌阁”,建于1609年,比甲秀楼晚了几年。与甲秀楼孤独地矗立在河中间不同,文昌阁与其他建筑相连,四面有高墙环绕。实际上,明清两代,这里是全城的学术中心,而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把这里用作关押文人的监狱。不过现在被木板封死了,我只好继续步行返回宾馆。这时我开始想着早点吃晚饭,泡上个热水澡,躺在床上享受那瓶威士忌。途中,我经过一家卖啤酒鸭(灌了一肚子啤酒的鸭子)的饭店,看着那些挂在窗子里面的死鸭子,我不由得庆幸自己近来实施了少饮啤酒的饮食计划。

走过那些死鸭子,我看到一个写有“缘觉素食馆”的招牌。这家餐馆紧靠延安路,距我住的贵阳金筑大酒店往西一个街区,往南三个街区。我搞不清这家饭馆是什么时候开的,但是几个月前它改头换面,重新开业,看起来像个传统的中式客栈。实际上这是一个佛寺,餐馆是由寺里的尼姑打理的。我曾在几个寺院里住过,吃过很多很好吃的寺院斋饭,但是缘觉的饭菜却属于不同的档次,似乎是某个美食家厌倦了红尘,专心致志地为脱离俗世的人准备的美味斋饭。我要了素香肠拌核桃仁、海苔拌蘑菇等小菜,然后点了中盘的“罗汉菜”,结果发现那绝对不止是中盘的量。用餐完毕,我向厨师表达了我的赞美,当然也向佛祖献上敬意。

甲秀楼

我在贵阳吃得好、睡得好,还能洗澡,真是不错。但除此之外,城市本身却是乏善可陈。博物馆里唯一令人称道的展品是一群填充的飞鸟,黔灵山的和尚被山上的猴子抢了风头,城中最著名的甲秀楼如今被用来展览救世军(救世军(The Salvation Army)是一个成立于1865年的基督教派,以街头布道、慈善活动和社会服务著称。——编者注)的家具。而我早把全城唯一的一瓶威士忌买走了。这里没有其他可做的事情了,只能继续前进。如果还有一件什么事能让我留在贵阳的话,就是那家中国唯一的白酒博物馆了。博物馆由中国最著名的白酒——茅台酒的制造商贵州酿酒公司(现为中国贵州茅台酿酒(集团)有限公司。——编者注)所建。但我在宾馆向人打听的时候,才得知酒厂和博物馆都在遵义,要往北走150公里,而我要一路西行。翌日清晨,我便踏上了西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