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哈密:甜瓜特别香(第2/3页)

哈密街景

我们在宾馆门口从一位和蔼的女士那里租了一辆自行车。向她问过路后,我们穿过旧城区蹬车向南而去。没骑多远,大约一公里后,路边出现了一座陵墓。我们停下来,放好自行车,沿着一条石阶路走到位于小山顶上的陵墓旁边。

这座陵墓的主人是7世纪上半叶穆罕默德去世后不久来中国的三大穆斯林传教士之一——盖斯。三个人中,其中一个传教士走水路来到中国,死在广州;另外两个走陆路,死在丝绸之路上。盖斯死在星星峡,向东距哈密一天的行程。1945年,他的遗骨迁到哈密,当地穆斯林为他修建了陵墓,土坯垒的墙,墓顶镶着绿瓦,四周芳草萋萋,显然来访的人并不多。

我们骑上自行车,又蹬了一公里,来到另一个墓地群——这个是有围墙和大门的。这里是这一地区最神圣的地方,也是穆斯林举行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地方。届时上万名信徒赶来参加活动,其中的五千多人要设法挤进墓地群中的清真寺。这里很久以来就是个神圣之地。四周的田野长满了胡杨,遍布着千万座坟墓,其中最重要的墓要数位于清真寺外面的那两座。一座由整块巨石建成,墓顶的瓦片大多掉光了;另一座为新建的土木结构。两座墓的主人都是1700年至1930年间统治哈密地区的回王。

从回王墓返回的路上,我们经过古城区。坑坑洼洼的街道两旁都是墙皮剥脱的土坯房。但是,从土坯房敞开的大门外,我们看到当地人穿着我祖父母辈穿的衣服,坐在光影斑驳的葡萄架下喝甜茶。在城市的这一角,显然这样生活的格调与丝绸之路更为相配。但是,古老的生活方式显然也在土崩瓦解。墙上贴满了宣传海报,推广最新的时尚方式和商品。

除了回王陵和维吾尔人生活一瞥,哈密再无可看之物。我俩无聊之极,蹬车去了哈密博物馆。博物馆位于一座毫无特色可言的黄色大楼的二层,没开门,但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俩设法找到了保管钥匙的管理员。哈密也曾是丝绸之路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如今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凄惨的地步呢?

公元2世纪,大汉王朝的影响首次扩大到中亚地区时,哈密还在它的掌控之外。那时哈密称“伊吾”。在随后的几个朝代,中国对该地区的控制时强时弱。哈密时而处于中国管辖,时而为其他民族所统治。哈密是敦煌和吐鲁番之间最大的绿洲,不仅丝绸之路北线穿过这里通往敦煌和河西走廊,还有另一条支路经哈密向东穿过蒙古直达北京。这是通往华北的捷径。考虑到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哈密过去应该是个相当富庶的地方,现如今它竟然沦落到这么凄凉的境地,着实让我们惊讶不已。

第二天上午,我们坐上一辆载满了矿工、开往三道岭的大巴赶往拉南去克古城遗址。

其中的一段公路正在修路,大巴车不时地绕来绕去,行驶了近两个小时才走了50公里。终于,离三道岭还有一半路程时,我们在一条向南通往五堡乡四堡村的柏油路边下车。司机开走前提醒我们,开往五堡的早班车早就开过去了,而坐下午那班车就没办法赶上最后一班回哈密的汽车。我们心想:这不算什么问题,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还搭不上个便车?我们跟司机挥手告别,等待着开往五堡方向的汽车。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为了取暖,我俩扔起了石头。此时,我们身处荒郊野外,上哪里去搭便车开往偏僻的2000年前的哈密古遗址啊!虽然我们现在离哈密只有50公里远,但我们很可能身处戈壁滩的深处。我俩站在刺骨的寒风中,等待着任何有轮子的东西。但是,经过我们身边去往五堡方向的机动车仅有两辆拖拉机,一辆吉普和一辆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