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后续(第2/3页)

这一连串的消息对谢利·克雷泽等人来讲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意味着他们影评人生涯的终结,毕竟没有哪个媒体或者杂志会刊登一个收钱影评人的文章。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星期日泰晤士报》爆出的消息来自于张然,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猜到这事是张然捅出来的,否则一家英国报纸吃饱了撑的,跑去调查一个加拿大影评人收东瀛政府钱的事情。

事情确实如很多人猜测的那样,就是张然捅出来的。就像张然跟斯科塞斯说的那样,在开机之前,他就知道有人会阻止《正义天使》在北美上映,会给《正义天使》恶评,让电影变成烂片,迅速从公众眼中消失。张然清楚有些影评人对《正义天使》进行政治性的解读是出于偏见,而有些人则是收了东瀛的钱。只要从中揪出三四个个收钱的影评人,那么所有围攻《正义天使》的评论都将成为笑话。

以张然的资金和掌握的资源,想要调查几个影评人实在太容易了,他很快就拿到其中几个影评人收钱的证据。等到《正义天使》上映后,那些影评人果然如预料的那样跳了出来,给《正义天使》扣上政治宣传片的帽子,声称电影反日,有意抹黑日军。

不过张然并没有直接抛出证据,因为直接抛出来舆论关注度太小,而且只能打击那几个被揪出来的影评人,这件事很快就会像一阵风似的散去。张然希望把这件事闹大,希望把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然后把证据抛出来,从而给西方观众留下一个印象,那些动不动给中国电影扣上政治帽子,动不动从政治角度解读中国电影的人可能是收钱了。

中国电影在海外遭遇政治解读是司空见惯的事,很多海外人士看中国电影,总喜欢以政治眼光去看。当初,张艺谋和戛纳闹翻,就是因为他的电影被政治解读,一气之下退出了戛纳。

张艺谋在1999年完成了两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和《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把《一个都不能少》选到戛纳后,但戛纳电影节主席雅各布却因为《一个都不能少》有升国旗唱国歌的镜头,就说电影是对中国的美化,替政府宣传,建议张艺谋撤回《一个都不能少》,并表示他很喜欢《我的父亲母亲》,希望把《我的父亲母亲》送到戛纳。

张艺谋致函雅各布,表示《一个都不能少》没有政治的东西,但雅各布坚持认为《一个都不能少》是在替政府宣传。张艺谋非常气愤,就写了封公开信宣布退出戛纳,并将自己的片子撤回。

在公开信中,张艺谋表示:“我的这两部片子都是关于爱的主题。《一个都不能少》表达了我们对孩子的爱心和对我们这个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现状和未来的忧虑。《我的父亲母亲》讴歌爱情的至真至纯。这是人类共同拥有、颂赞的情感。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阁下竟以‘政治’的理由对影片加以指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政治或文化的偏见。”

虽然张艺谋的两部电影退出了戛纳,但《一个都不能少》让张艺谋获得了第二座威尼斯金狮,《我的父亲母亲》则夺得了第二年的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张然对此非常佩服,国内多少导演跪舔戛纳都跪舔不到,但张艺谋却能够硬气的退出戛纳,与戛纳决裂,这骨气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在谢利·克雷泽等人对《正义天使》的恶评抛出来后,张然先抛出“谢利·克雷泽等人的影评不是影评,而政治评论”的观点,引得谢利·克雷泽他们猛烈反击;然后张然抛出《影评人的七宗罪》这篇文章,引得更多的影评人跳出来,把事情彻底闹大;紧接着,张然通过分析对比,论证谢利·克雷泽等人的影评不正常,政治倾向明显;到最后他通过媒体将证据抛了出来,彻底将谢利·克雷泽等人拍死。